【乱象】
李鬼医托频现 打大医院牌子招揽患者
传统医学,在冬病夏治这一项上,经过十年慢火熬制,“煨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市场。只是,在“冬病夏治”的市场蛋糕越做越大、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同时,抢食这块蛋糕的各种机构也越来越多:众多私人诊所、药店甚至网店,也纷纷打出“冬病夏治”招牌,招揽患者。有些诊所甚至打着冬病夏治的旗号,治疗不孕不育、肥胖、近视、痔疮等,可谓是“包治百病”。
记者留意到,以万能著称的淘宝,眼下有三四百家店铺在销售冬病夏治贴,其中有一些价格格外诱人,三贴加起来最低只要20元钱。其中一家店铺内,店主截图显示的买家中,有十多个订单来自外地医院和药店,医院具体名称被隐去,只留下了人民医院、中心医院的字样。这说明,这些医院的敷贴处方竟然来自网购。
在江岸区一个私人诊所门口,记者问一位正在等候敷贴的魏太婆,是否了解该诊所有无敷贴的资质,她有些茫然地回答道:“没听说过敷贴要具备什么资质呢!”“每年,都有一些不法分子冒充我们医院,自己找地点做冬病夏治,还称跟我们是合作关系,还有一些诊所甚至将冬病夏治的传单发到了医院里面,直接将病人带到外面去敷贴。”武汉市中医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此,他们也很无奈,只能一再向患者宣传自己的正规敷贴点。
有业内人士称,由于冬病夏治市场大,且属外用药,除可能产生过敏等问题外,没有什么特别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大家才会一哄而上抢食。但长此以往,这种无序和混乱势必对冬病夏治这个中医品牌产生极大伤害,令人们失去对中医的信任。
【监管】
医院“各自为政” 三伏贴无统一质量标准
“冬病夏治”到底有没有从业规范或准入门槛?记者了解到,去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应用管理的通知,规定“三伏贴”服务的机构应为具有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民族医学科诊疗科目的医疗机构。但目前对于“三伏贴”的质量标准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武汉市中医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义生,曾在2011年进行了一项黑膏药的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课题,希望能按照药品的方法来制定标准,结果发现,到目前为止只能对生产流程进行控制,却不能按照西药的标准,对药物进行完全定性定量。“在高温下药粉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反应,药品成分的具体分子式却难以表述。此外加工工艺也会因季节和温度有改变,这样就更难标准化。”
一位医院药剂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医院曾向市食药监局报备冬病夏治的药品,得到的回复是,目前冬病夏治的敷贴,既没有被纳入医院自制剂管理,同时也不像创可贴一样是一种医疗器械。“所以,各家用的原料制作敷贴,用后效果如何监测,以及制作的统一标准全都没有。只有一些医院在制定各自的流程和规范,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更多的则因缺乏监管,处于‘裸跑’状态,”这位负责人说,“正因为不好监管,所以那些在网上、在药店卖冬病夏治贴的,才有空隙打政策擦边球,浑水摸鱼。”“从当下的情况来看,冬病夏治要做到明确化、标准化,还要走很长的路。在此之前,只能提醒患者擦亮眼睛进行选择。”张义生有些无奈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