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玄子王冰与《黄帝内经素问》

时间:2023-01-22 00:00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176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王冰(约710-805),号启玄子,唐太仆令,中唐景云、贞元年间人。宋代林亿根据《唐人物志》说:“冰仕唐为太仆令,年八十余,以寿终”。王冰年轻之时便笃信道教,喜好养生,故道号启玄子。王氏留意医学,尤其重视对《黄帝内经素问》的研究,他认为《黄帝内经素问》有使“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之功。

  王冰精研《素问》,有感于当时流传的《素问》经文“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施行不易,批会亦难,岁月既淹,袭以成弊”,遂决心整理编次、注释《素问》。他历时十二年,精勤不倦,终于于公元762年编撰成《注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八十一篇,王冰是继全元起之后注释《内经》,故该书又称《次注黄帝内经素问》。王冰的著作还有《玄珠密语》、《昭明隐旨》、《元和纪用经》等,除《注黄帝内经素问》以外,其他三书已亡佚。

  王冰师从有二:一是在郭子斋堂得到先师张公的《素问》秘本,一是从玄珠子学道。王冰认为南朝全元起所校注的《内经训解》“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遂根据先师张公“《素问》秘本”,结合《内经训解》,对《黄帝内经素问》进行全面的编次、注释。他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工作:第一,重新编排了《素问》八十一篇的顺序;第二,重新注释了《素问》经文;第三,针对当时《素问》流传本第七卷阙如,补入了《天元纪大论》等七篇大论。

  在篇目的编次方面,王冰将原在第九卷的《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等篇调整到卷首第一、第二篇,将原在第四卷的《生气通天论》、《金匮真言论》调整到卷首作为第三、第四篇等等。并删除了重出篇目,合并、调整了内容相关篇目。《素问》原为九卷,经过王冰调整,分为了二十四卷。这二十四卷经文大概以养生、阴阳、藏象、治法、诊法、经络、病能、刺法、运气、四诊合参等类为顺序。王冰本出生道家,重视长生摄养之术,故将养生放于第一位,《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大论》都是关于养生的篇章。

  再次,王冰十分强调“阴阳”这一基本的中医思想方法,故“养生”之后便是“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离合论”等诸篇以立根本。阴阳的基本思想确立之后,下面接着便是脏腑、治法、诊法等等,环环相扣,直至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王冰的这一系列调整办法,整体上而言,是较为合理的,调整后的《素问》篇目章次更为清晰。

  王冰在《素问》经文的注释方面,对经文之义多有发挥,见解深刻,有很高的学术成就。如他在注“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时,提出了“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疗大法,为后世所宗。在阐发“微者逆之,甚者从之”的制方大义时说:“夫病之微小者,犹人火也,遇草而焫,得木而燔,可以湿伏,可以水灭,故逆其性气以折之攻之。病之大者,犹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不知其性,而以水湿折之,适足以光焰诣天,物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反常之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消,焰火扑灭。”这段认识对后世陈无择、朱丹溪、虞抟、赵献可等人关于天火、人火、龙火、相火的认识是有很大影响的,如明代赵献可在其著《医贯》中便直接或间接引用王冰之语阐述温补思想、论述龙火雷火之性。王冰注释《内经》乃是“释而扬之”,在对《内经》经文的注释中,阐发了自己的学术主张,并与经文相印证,其学术成就是非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