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虚“连累”肾,补肾要止咳

时间:2023-01-22 00:00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307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肺肾气虚证指肺肾气虚,摄纳无权,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相当于西医病名慢性支气管合并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本证多因久病咳喘,耗伤肺气,病久及肾;或劳伤太过,先天不足,老年体弱,肾气亏虚,纳气无权所致。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久病则肺虚,肺之主气功能失常,肺虚及肾,金不生水,致肾气衰惫,肺不主气,肾不纳气,故见气喘日益加重,呼吸短促难续;肾虚,则腰膝酸软;气虚,则膀胱固摄功能失调,故见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数无力为肺肾气虚之象。

  本证以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尤甚与气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以胸部满闷,心悸咳嗽,吐清稀白泡沫痰,夜尿频数,唇青面紫,面色晦暗,自汗出,舌淡(或紫暗)苔白,脉沉细或结代为主要表现。

  治法:补肺纳肾。

  常用方剂:补虚汤合参蛤散。

  病案分析如下:

  杨某,女,68岁。2008年2月5日初诊。患者曾有17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每遇冬寒加重。一周前不慎感寒,出现喘息气短,吸气困难,气不得续,动则更甚,伴咳声低弱,咳痰白滑量多,畏寒自汗,面白无华,神疲乏力,舌淡瘀暗,苔白滑,脉沉细。

  中医诊断为喘病,证属肺肾气虚,痰阻血瘀。治以补气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自拟咳喘宁方加减:炙麻黄10克,炒杏仁10克,紫菀10克,炙款冬花10克,丹参15克,桃仁10克,地龙10克,炙黄芪30克,太子参15克,五味子15克,补骨脂10克。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14剂。

  2月19日二诊:药后喘息咳痰、畏风自汗诸症递减,舌淡暗,苔白,脉沉细。前方加炒白术15克,防风6克,绞股蓝15克,继服14剂。

  3月4日三诊:药后喘平咳止,畏风自汗,诸症皆愈,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遂停前药,以桂龙咳喘宁胶囊善后。半年后随访,喘咳未复发。

  本例患者证属肺肾气虚,痰阻血瘀,故治当标本兼顾,以补气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为主要治法。方中炙麻黄与炒杏仁配伍,为宣肃肺气,止咳平喘要药;紫菀重在祛痰,款冬花功擅止咳,故二药常相合使用,相得益彰;久病多瘀入络,故以丹参、桃仁、地龙活血化瘀通络,有助于肃肺止咳平喘,上述诸药共治其标。以炙黄芪、太子参补益肺气,以复肺脏宣肃之功;补骨脂、五味子补肾纳气,以利肺气肃降,共顾其本。诸药配伍,共奏补气活血化瘀,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恰合病机,故获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