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衄、吐血、便血、尿血……就得这么治!

时间:2023-01-22 00:00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99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前面我们讲到,血证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治疗血证,应针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及损伤脏腑的不同,结合证候虚实及病情轻重而辨证论治。对血证的治疗大致可归纳为治火、治气、治血三个原则。

  1.鼻衄

  热邪犯肺

  证候: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数。

  治则:清泄肺热,凉血止血。

  主方: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芦根

  胃热炽盛

  证候: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治则: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主方:玉女煎加减。石膏知母地黄麦冬、牛膝。

  肝火上炎

  证候:鼻衄,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面目红赤,口苦,舌红,脉弦数。

  治则:清肝胃火,凉血止血。

  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木通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甘草。

  气血亏虚

  证候:鼻衄,或兼齿衄、肌衄,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头晕,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

  治则:补气摄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

  2.齿衄

  胃火炽盛

  证候:齿衄血色鲜,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则: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主方: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生地、丹皮、水牛角黄连、连翘、当归、甘草。合用泻心汤增强清热泻火的作用。

  阴虚火旺

  证候:齿衄,血色淡红,起病较缓,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齿摇不坚,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主方: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3.咳血

  燥热伤肺

  证候:喉痒咳嗽,痰中带血,口干鼻燥,或有身热,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数。

  治则: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主方:桑杏汤加减。桑叶、栀子、淡豆豉、沙参、梨皮、贝母、杏仁。

  肝火犯肺

  证候:咳嗽阵作,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则: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主方: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阴虚肺热

  证候: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咳血,血色鲜红,口干咽燥,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

  治则: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主方:百合固金汤加减。方中之桔梗其性升提,于咳血不利,在此宜去除。

  4.吐血

  胃热壅盛

  证候:脘腹胀闷,甚则作痛,吐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主方:泻心汤合十灰散。黄芩、黄连、大黄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棕榈炭、丹皮、栀子。

  肝火犯胃

  证候:吐血色红或紫黯,口苦胁痛,心烦易怒,寐少梦多,舌质红绛,脉弦数。

  治则: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气虚血溢

  证候:吐血缠绵不止,时轻时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质淡,脉细弱。

  治则:健脾养心,益气摄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

  上述三种证候的吐血,若出血过多,导致气随血脱,表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脉微等症者,亟当益气固脱,可用独参汤等积极救治。

  5.便血

  肠道湿热

  证候:便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清化湿热,凉血止血。

  主方:地榆散合槐角丸。地榆、茜草、栀子、黄芩、黄连、茯苓、槐角、地榆、黄芩、防风枳壳、当归。

  若便血日久,湿热未尽而营阴已亏,应清热除湿与补益阴血双管齐下,以虚实兼顾,扶正祛邪。可选用清脏汤或脏连丸。

  气虚不摄

  证候: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质淡,脉细。

  治则:益气摄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

  脾胃虚寒

  证候:便血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

  治则:健脾温中,养血止血。

  主方:黄土汤加减。灶心土、白术附子、甘草、地黄、阿胶、黄芩。可加白及、乌贼骨收敛止血;三七花蕊石活血止血。

  阳虚较甚,畏寒肢冷者,可加鹿角霜、炮姜艾叶等温阳止血。

  6.尿血

  下焦湿热

  证候: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

  治则: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主方:小蓟饮子加减。小蓟、生地、藕节蒲黄、栀子、木通、竹叶、滑石、甘草、当归。

  肾虚火旺

  证候: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腰膝酸饮,舌质红,脉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主方:知柏地黄丸加减。

  脾不统血

  证候:久病尿血,甚或兼见齿衄、肌衄,食少,体倦乏力,气短声低,面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

  治则:补脾摄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

  肾气不固

  证候:久病尿血,血色淡红,头晕耳鸣,精神困惫,腰脊酸痛,舌质淡,脉沉弱。

  治则:补益肾气,固摄止血。

  主方:无比山药丸加减。

  方药:熟地、山药、山茱萸、怀牛膝、肉苁蓉菟丝子杜仲巴戟天、茯苓、泽泻、五味子赤石脂

  7.紫斑

  血热妄行

  证候: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眩数。

  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方:十灰散加减。大蓟、小蓟、侧柏叶、茜草根、白茅根、棕榈皮、丹皮、栀子、大黄。

  阴虚火旺

  证候: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时发时止,常伴鼻衄、齿衄或月经过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或有潮热,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

  治则: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主方:茜根散加减。茜草根、黄芩、侧柏叶、生地、阿胶、甘草。

  临床应用时尚可根据阴虚、火旺的不同情况而适当化裁。

  气不摄血

  证候:反复发生衄血,久病不愈,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或萎黄,食欲不振,舌质淡,脉细弱。

  治则:补气摄血。

  主方:归脾汤加减。

  上述各种证候的紫斑,兼有齿衄且较甚者,可合用漱口药:生石膏、黄柏五倍子儿茶浓煎漱口,每次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