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鼓胀病情凶险,中医帮您消下去

时间:2023-01-22 00:00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75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上一期我们学习到,鼓胀初起可见脘腹作胀,腹渐胀大,按之柔软,食后尤甚,叩之呈鼓音及移动性浊音。继则腹部胀满膨隆,高于胸部,仰卧位时腹部胀满以两侧为甚,按之如囊裹水,病甚者腹部膨隆坚满,脐突皮光,四肢消瘦,或肢体浮肿。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颈胸部可见赤丝血缕,手部可现肝掌。危重阶段尚可见吐血便血,神昏,痉厥等象。常伴胁腹疼痛,食少,神疲乏力,尿少,出血倾向。起病多缓慢,病程较长,常有黄疸、胁痛、积证的病史,酒食不节、虫毒感染等病因。

  治疗原则

  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并见,故其治疗宜谨据病机,以攻补兼施为原则,实证为主则着重祛邪治标,根据具体病情,合理选用行气、化瘀、健脾利水之剂,若腹水严重,也可酌情攻逐水饮,同时辅以补虚;虚证为主则侧重扶正补虚,视证候之异,分别施以健脾温肾,滋养肝肾等法,同时兼以祛邪。

  分证论治

  气滞湿阻

  症状: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嗳气后稍减,尿量减少,舌白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利水。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寒湿困脾

  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闷,得热则舒,周身困重,畏寒肢肿,面浮或下肢微肿,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苔白腻水滑,脉弦迟。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

  湿热蕴结

  症状:腹大坚满,脘腹绷急,外坚内胀,拒按,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或有面目肌肤发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灰黑而润,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舟车丸。

  肝脾血瘀

  症状: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肌肤甲错,口欲饮水不欲下咽,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调营饮。

  脾肾阳虚

  症状: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撑胀不甚,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胸脘满闷,食少便溏,畏寒肢冷,尿少腿肿,舌淡胖边有齿痕,苔厚腻水滑,脉沉弱。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方药: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肝肾阴虚

  症状:腹大坚满,甚则腹部青筋暴露,形体反见消瘦,面色晦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齿鼻时或衄血,小便短少,舌红绛少津,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凉血化瘀。

  方药: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

  鼓胀出血

  症状:轻者齿鼻出血,重者病势突变,大量吐血或便血,脘腹胀满,胃脘不适,吐血鲜红或大便油黑,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

  鼓胀神昏

  症状:神志昏迷,高热烦躁,怒目狂叫,或手足抽搐,口臭便秘,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心开窍。

  方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或用醒脑静注射液。

  周仲瑛教授医案

  姚某某,男,48岁。患者于二月份自觉腕腹作胀,纳后较显,体倦神疲。五月份因劳累过度,致使病情加重,腹胀尤甚,入院前经某某医院诊治,查肝功能异常,上消化道钡餐透视:食道下段静脉曲张,诊断为“肝硬化腹水”,该院建议中药治疗,曾服攻下剂舟车丸,腹大不减,乃于9月29日住本院治疗。当时,病者面黄瘦削,神倦无力,颜面及四肢轻度浮肿,腹胀肠鸣,青筋横绊,腹围76公分,纳谷则胀甚,纳后即有便意,大便溏而不实,尿少色黄,口干微苦,舌苔薄腻、罩有微黄,脉象沉细,综合脉证,病属脾虚气滞,水湿内留,病及于肾,治以温阳行水,健脾理气,拟方实脾饮、附子理中汤加减。

  红参、白术茯苓草果木香、大腹皮、附片、干姜猪苓泽泻、椒目等,另吞禹余粮丸。

  服药数日,小便由原来每天300毫升增至500毫升,腹围由76公分减至73公分。原方连服一月,腹胀全消,饮食稍增,大便转实,精神转振,小便每日增至1500毫升,腹围减至66公分,自觉症状不著,原方加当归以养血,黄芪以益气,面色转润,体力增强,继续服药巩固疗效至12月25日,鼓胀病疲,出院继续巩固。(周仲瑛教授鼓胀临证医案心法,第十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35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