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马桶就起不来了,有可能是这些原因引起的
时间:2023-01-22 00:00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次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462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很多人都觉得夏天拉肚子可以把体内的湿气排出去,所以也就没把“泄泻”当回事。那泄泻到底正不正常呢?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多发生于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多种疾病中。
【病因】
外感寒湿暑热之邪气均可引起泄泻,其中又以湿邪最为多见。寒邪和暑热之邪,既可使脾胃升降失司,也能夹湿邪为患,直接损伤脾胃,引起泄泻。
饮食不节是很大的原因,使脾胃受伤,发生泄泻。
情志失调,如忧郁恼怒极易产生肝气郁结,横逆犯脾,使脾失健运,遂致本病。
久病失治,使脾胃受损,日久伤肾,遂成泄泻。
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不能接受和消化某些食物,易致泄泻。
【病机】
引起泄泻的病因虽然比较多,但其主要病机是脾病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肠道分清泌浊、传导功能失司。
病位在肠,主病之脏属脾,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病理因素主要是湿,古有“无湿不成泻”的说法。但湿也可夹寒、夹热、夹滞。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一般来说,暴泻以湿盛为主,属于是实证,多因湿盛伤脾,或食物停滞生湿,脾为湿困所致。久泻则多偏于虚证,由脾虚不运而生湿,或他脏及脾,如肝木克脾,或肾虚火不暖脾,水谷不化所致。而湿邪与脾病往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湿盛可困遏脾运,脾虚又可生湿。
【诊断依据】
主要症状:大便粪质稀溏为主要依据,或完谷不化,或粪如水样,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以至十数次以上。
伴随症状:常伴随腹胀、腹痛、肠鸣、纳呆。
起病情况:起病或急或缓。暴泻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之物的病史。迁延日久,时发时止者,常由外邪、饮食或情志等因素诱发。
【病证鉴别】
泄泻VS痢疾:均有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表现。但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而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泄泻VS霍乱:泄泻以大便稀溏,次数增多为特征,一般预后良好。而霍乱是一种上吐下泻并作的疾病,发病特点是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起病时先突然腹痛,然后是吐泻交作,吐出来的东西都是没有消化的食物,气味酸腐热臭,拉出来的多是黄色粪水,或吐下如米泔水,常伴恶寒、发热,还有部分病人在吐泻之后,津液耗伤,迅速消瘦,或发生转筋,腹中绞痛。如果吐泻剧烈,可致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候。
【相关检查】
粪便检查、显微镜下粪检、粪便培养等检查。慢性泄泻可行X线钡剂灌肠、全消化道钡餐或肠道内镜检查。
- 上一篇:拉肚子分暴泻和久泄,要区别对待哦
- 下一篇:肚子“通”了,也就不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