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别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七篇

时间:2010-04-15 12:21发布人: 浏览: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
   
    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
   
    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
   
    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生死之期。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
   
    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凡持真脉之藏脉者,肝主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疒肙);其传为索泽,其传为(疒颓)疝。
   
    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
   
    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
   
    三阴三阳发病,为偏枯萎易,四肢不举。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