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江—最后的神秘纹面女(2)
时间:2010-07-30 16:27 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作者:admin 点击:次
纹面女,独龙江的人文标签 84岁的独龙族纹面女姆为辛在自家的火塘边烤着火,逗弄着14个月大的小外孙女,火塘里的柴“噼啪”作响,几乎快窜到屋顶的火苗映红了她满是沟壑的脸庞,醒目的盾状文面刺青泛出幽幽的深蓝色。一口积满炭灰、乌黑油亮的铁锅架在火塘上,里面煮着不知名的糊状物,“吱啦吱啦”地响着。“给猪吃的!”她女儿笑着说。 简陋的木屋用原木和薄木板搭建,山谷里刺眼的光线透过木板的缝隙,将屋子里的炊烟照得无处遁形,这个叫小茶腊的村子位于海拔2100多米的高黎贡山山谷中,阴冷而潮湿。山间难得的平坦地让十几户独龙族人在这里找到了憩身之所,建屋的材料都源自大山,甚至连瓦片都直接取自山岩。贫瘠的山地只能种些苞谷,独龙族人的主食和酿酒都靠这些不需要精心伺弄的植物,玉米渣可以用来喂猪,秆子是火塘里的好材料,自给自足的生活就这样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姆为辛是这个偏僻的独龙族村子里唯一健在的纹面女,按照旧时的习俗,独龙族少女长到十二三岁就要文面,而且在出嫁前必须文面。12岁就在父母的逼迫下纹面的她目前和自己的小女儿、女婿、小外孙女住在一起,相依为命。一幢狭长的木屋被分成了三个小间,祖孙三代就靠这四面透风的屋子过活,去年,乡里出资,将这个村子里的木屋都换上了保暖的白铁皮屋顶,传统的石片瓦被换了下来,搭成了坚固的猪圈。木屋旁还有间用来堆放柴禾和玉米秆子的小屋,也是天晴时,姆为辛老人晒太阳或编织独龙毯的好地方,屋旁一株歪脖子野桃开得正盛,为古朴的木屋和贫瘠的山地加了些许亮色。 年过耄耋之年的姆为辛听不懂汉语,事实上,她的耳朵已经不好使,我们的交流靠着她女儿大声地翻译,才勉强得以继续。由于腿脚不便,多数时候,老人总是披着一条快看不出颜色的旧毛毯,靠在火塘边的床上取暖。听说我们要拍摄,老人还特地翻出了崭新的独龙毯披上,并执意要为我们演示编织这种色彩艳丽的民族手工艺品的过程。一尺多长的梭子在老人手中飞舞,眩目的经纬线慢慢地增加着毯子的长度,这种毯子亦衣亦被,睡觉时可当铺盖,外出、劳动时又可当外衣。颇有民族特色的独龙毯不但是她家日常衣着所需,更可以拿到县城,去换回急需的盐巴、苞谷酒、塑料脸盆、饲料、外孙女的廉价玩具……对于普遍年收入不到千元的独龙族家庭来说,编织独龙毯是一项很重要的收入来源,村子里的女人个个都会这门老手艺。 (责任编辑:张小贝) |
- 上一篇:彝族男女同床动口不动手(图)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