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典故

您当前的位置: > 经典古籍 > 国医典故 >

张仲景轶事

   1.张仲景始创“坐堂医”

  张仲景是汉末著名的医学家,医术高超,深受平民百姓的爱戴。

  汉献帝建安中期,张仲景官至长沙太守。当时,湘江一带,瘟疫流行,很多人死于伤寒。他由于政务繁忙,不能经常走村串寨,为患病的老百姓送医送药,心中十分不安。

  一天,张仲景正在审理一起盗窃耕牛的案件,一个听差进来对他说,有一位母亲搀芍生病的儿子来了,在外面等候半个多时辰了,要找大人给他看看病。张仲景一听,马上说:“快把病人请进来。”

  病人是个20多岁的农民,几天来,持续发烧,体温逐渐增高,头痛,精神疲乏,吃不下饭,大便干结,肚子胀,还有恶心呕吐的现象。病人不愿说话,很多的临床症状是他母亲叙述的,说;“他的耳朵好像发背,身上有少量淡红色的皮疹。”张仲景给病人切脉之后又看了看他的舌苔,判断是伤寒。

  对伤寒病不可掉以轻,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任其发展下去,肠道壁上的淋巴结可能会破溃,因而造成肠出血,甚至肠穿孔,那就有生命危险了。

  张仲景对病人的母亲说,这种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平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健康人要与病人隔离开,以免传染。他给病人开了处方,~最后的落款是“坐堂医生张仲景”。

  此后,许多病人来找张仲景看病,他不管在办理什么重大的案件,都将其停,先为病人看病,最后用在处方落款处,名字的前面,冠以“坐堂医生”四个字。

  张仲景受到世人的崇敬。后来的药店和药铺都以“堂”为荣,以“堂”冠名,如同仁堂、达仁堂、济益堂、仙鹤堂……,医生给病人看病叫坐堂。

  2.张仲景与诗人王粲

  诗人王粲生活在东汉时期,其时也是一个文化科技大发展的文明时期。王粲才秀出众,但英年早逝,在医人张仲景的意料之中。

  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游历四地,为天下百姓消病去疾。

  一日,忽然前面走来了一个20多岁的书生,此人头戴文生公子巾,身穿文生公子衫、一副书生模样向医师张仲景走来,他一边不慌不忙地走着,一边不慌不忙地轻摇折扇,外表上望去,此人风华正茂、气质脱俗,一看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读书人,原来他就是赫赫有名的诗人一一王粲。张仲景细看了几眼不由就发现了问题,上前施一礼叩说道:“这位公子宁你的面气不祥,有病,只有服汤药五石散可治,否则40岁当脱眉而死。”医圣张仲景直言不讳地说。王粲一眨眼,行了行面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淌目的笑容,认为那是无稽之谈。张仲景恳切地说:“公子,华其外而悴其内,毛将安附焉?希望君子听君之言,病之肌里,将服药,方可平和。”王粲一再笑道:“多谢老人家的善意,小生身健体康,没有疾病,我看也就不需要服药吧!请老人家您闪开……”,张仲景行年轻人不听劝说,不由得摇头叹息……就这样两人分别了。

  春去秋来,冬凉夏暖,数十年过去了,王粲果真脱眉,无法医救!光明之下,花影瑞璨,诗人王粲不幸与世长辞!

  故事过去一千多年了,但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3.张仲景巧戏庸官

  话说,张仲烈青年时期就成了远近有名的医生,但他非常谦虚,只要听说哪位医生在某一个方面有特长,他就隐瞒姓名,老大远地去求师学艺。有一天,他听说襄阳城有一位姓裘的老医生,医术非常忧超,当地人称“裘神仙”,张仲景马上打点好家里的一切,去襄阳找“裘神仙”学艺去了。

  到了襄阳,他找到裘老医生开的药店,说自己叫“张二”,前来学医的,老医生他年轻,就让他先到药房当学徒,学若抓药。张仲景一边在药房抓药,一边用心观察裘老医生给病人行病,只要发现裘老医生在某一病理方面有独到见解,就悄悄记在心里,夜里记录整理,一晃年把过去了,张仲呆还立学到不少本事。

  有一天,裘老医生正在给别人行病,突然闯进几个“狗腿子”,说新任襄阳太守有请裘老神医,裘老医生就跟着“狗腿子”走了,约过半个时辰、裘老医生一身灰尘,头发胡子全乱了,一瘸一拐地回来了,原来,新任太守已经60多岁了,一心想长生不老,听说裘老医生号称“裘神仙”想他一定知道长生不老之术,谁知裘老医生说不知道,太守一怒之下,就让“狗腿子”把老医生打出府衙。

  张仲景早就听说,这个太守是个庸官,不理政务,一心只想长生不老,这次又欺负到师傅头上,他就想戏弄一下这个庸官。

  张仲景来到太守府,自称通晓长生不老之术,“狗腿子”把他请进府衙,张仲景对太守说他的长寿秘方,是秦始皇派的方士去蓬莱仙山求来的,方士求来以后想一个人享用。就逃走没献给秦始皇。太守一听非常相信,就叫书僮拿来笔墨纸砚,让张仲景开长生不老的方子。只见张仲景拿看笔.在纸上慢慢写道:“柏子仁3钱,木瓜2钱,官桂2钱,柴胡3钱,益智2钱,附子2钱,八角2钱,人参1钱,台乌3钱,上党3钱,山药2钱”。写好后,交给太守就走了。

  太守一石有了长生不老的方子宁将得不得了,马上叫师爷拿上药方到药店去抓药,师爷拿着药方看了又看,突然对太守说:“老爷不对啊,你君……”太守说:“有什么不对的,这是长生不老药方,赶快去抓。”师爷说:“不是,老爷你看这药方每一味药的头一个字。”太守一看,肺都气炸了令大声叫道:“去把张二这个医生给我抓来!”

  “狗腿子”跑到“裘神仙”的药店,已是人去店空了。原来,张仲景回去后向裘老医生报了真名说了事情的原委,裘老医生一听感动不已,同张仲景一起远走天涯,一同救死扶伤去了。

  4.张仲景对症下药

  以前,医术只传自冢不传外人。当时,南阳有个名医叫沈槐,,70多岁了,没有子女.他整日里为自己后继无人发愁,茶不思,饭不想,慢慢地忧虑成疾。当地的郎中一一被请来看病,却无人能治,眼见着病情日渐沉重。张仲景知道后,就奔沈槐家而来。

  张仲景察看了病情,确诊是忧虑成疾,马上开了一个药方,用五谷杂粮面各一斤,搓成鸡蛋大小,外搽朱砂,叫病人—钱食用。

  沈槐知道了,心里不觉好笑!他命家人把那五谷杂粮面做成的药丸,挂在屋檐下,逢人就指着这药丸把张仲景奚落—番。

  亲戚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见过五谷杂粮能医病?笑话!笑话!”

  朋友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谁一顿能吃5斤面?真滑稽!滑稽。”

  同行的郎中来看他时,他笑着说:“看!这是张仲景给我开的药方。我看了几十年病,听都没听说过,哈哈!哈哈。”他一心只想着这件事可笑,忧虑的事全抛到脑后了,病也就在不知不觉之间好了。

  这时,张仲景来拜访了。他一进门就说:“恭喜先生的病好了!学生斗胆班门弄斧了。”沈槐一听恍然大悟,又佩服,又惭愧。张仲景又说:“先生,我们做郎中的,就是为了给百姓造福,祛病延年。先生无子女,我们这些年轻人不都是你的子女吗?何愁后继无人呢!”

  沈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内心十分感动。此后,就把自己的医术逐一传授给了张仲景和其他年轻的郎中。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