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封藩武昌的皇族朱英有一个儿子患了气厥病,病一发作就两眼翻白,突然栽倒,人事不知。找了很多医官都摇头,楚王府一片悲哭之声,都以为这孩子没指望了。正好在这时,朱英听说李时珍在蕲州治好富顺王孙子偏嗜烛花的疑难病的消息,便去聘请李时珍做他的侍医。
此时的李时珍,已经立下了编修《本草纲目》的志向。为实现自己的抱负,他读了父亲的著作和藏书,还利用种种关系读了蕲州四大乡绅中的顾(曾任福建参政)、郝(曾任怀庆府知府)两家以及荆王府的大量藏书。对李时珍来说,楚王府的荣华富贵是不足道的,但有一点却是有吸引力的:王府里藏书一定很多。于是李时珍来到了武昌。经过仔细的切脉和观察,李时珍采用了别人不敢用的催吐和攻下一类药物,用不足一月的时间,使王子痼疾根除。
由于治愈了王子痼疾,楚王任命李时珍为王府主管典礼方面事务的八品小官“奉祠正”,兼管王府的良医所。王妃还摆了一桌丰盛的宴席酬谢李时珍,并令宫女捧出了一盘光灿灿的珠宝相赠。李时珍一再推辞不受,只提出两点要求:一是阅读王府珍藏的图书典籍;二是能自由地到附近山川中采集一些有用的药材。
楚王府的藏书非常丰富,其中不少是珍贵难见的书籍,许多甚至是宋、元以来的孤本。李时珍在楚王府待了九年,他饱览了许多医学典籍,如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孙思邈的《千金方》、掌禹锡的《图经本草》等。此外,他还读了不少经史百家、稗官野史、方志类书、笔记小说。例如刘贡父的《芍药谱》、沈立的《海棠谱》、范成大的《菊谱》、戴凯之的《竹谱》、叶廷圭的《香谱》和苏易简的《纸谱》等,都是不为一般医药界人士所注意的谱录著作,这些对他后来考证各类药物名实提供了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