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数据库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医中药 > 中药方剂 > 方剂数据库 >

清热剂——苇茎汤

  苇茎汤

  出自《外台秘要》引《古今验录方》

  【组成】 苇茎切,二升,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去滓(60g) 薏苡仁半升(30g)    瓜瓣半升(24g) 桃仁三十枚(9g)

  【用法】 口父咀,内苇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 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 本方所治之肺痈,是由热毒壅肺,痰瘀互结所致。痰热壅肺,气失清肃则咳嗽痰多;《内经》说:“热盛则肉腐,肉腐则成脓”,邪热犯肺,伤及血脉,致热壅血瘀,若久不消散则血败肉腐,乃成肺痈;痈脓溃破,借口咽而出,故咳吐腥臭黄痰脓血;痰热瘀血,互阻胸中,因而胸中隐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皆痰热内盛之象。痰热内盛,热壅血瘀,治当清肺化痰,逐瘀排脓。方中苇茎甘寒轻浮,善清肺热,《本经逢原》谓:“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为肺痈必用之品,故用以为君。瓜瓣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能清上彻下,肃降肺气,与苇茎配合则清肺宣壅,涤痰排脓;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二者共为臣药。桃仁活血逐瘀,可助消痈,是为佐药。方仅四药,结构严谨,药性平和,共具清热化痰,逐瘀排脓之效。

  本方为治疗肺痈之良方,历代医家甚为推崇。不论肺痈之将成或已成皆可使用。用于肺痈脓未成者,服之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使肺热清,痰瘀化,脓液外排,痈渐向愈。

  方中苇茎一药,现代临床上多用芦根,而鲜用茎者,是古今用药习惯不同使然。

  方中瓜瓣一药,《张氏医通》认为:“瓜瓣即甜瓜子”,后世常以冬瓜子代瓜瓣,因其功用近似。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肺痈的常用方剂。不论肺痈之将成或已成,均可使用本方。以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法:若肺痈未成脓者,宜加金银花、鱼腥草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脓已成者,可加桔梗、甘草、贝母以增强化痰排脓之效。

  3.现代运用: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肺热痰瘀互结者,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附方】

  桔梗汤(《金匮要略方论》)桔梗一两(30克) 甘草二两(60克)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功用:宣肺止咳,祛痰排脓。主治:肺痈。症见咳而胸痛,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外台秘要》卷10:“肺痈,吐如脓。”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4:“是以肺痈之证,皆由痰血火邪互结肺中,久而成脓所致。桃仁、甜瓜子皆润降之品,一则行其瘀,一则化其浊。苇茎退热而清上;薏苡除湿而下行。方虽平淡,其散结通瘀,化痰除热之力,实无所遗。所以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浊之药重伤其下也。”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卷7:“此治肺痈之阳剂也。盖咳而有微热,是邪在阳分也。烦满则挟湿也,至胸中甲错,是内之形体为病。故甲错独见于胸中,乃胸上之气血两病也。故以苇茎之轻浮而甘寒者,解阳分之气热,桃仁泻血分之结热,薏苡下肺中之湿,瓜瓣清结热而吐其败浊,所谓在上者越之耳。”

  【临床报道】

  加味韦茎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75例。日1剂,水煎服。疗效标准:显效:咳、痰、喘症状好转六成以上,或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好转(3+→+)。好转:咳、痰、喘症状好转三成以上,或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有好转(3+→2+或+)。无效:咳、痰、喘症状好转不足三成以及症状及哮鸣音加重。结果:临床控制24例,显效31例,好转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3%。[李国安,等.加味苇茎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75例。陕西中医 2000;21(4):174]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