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瓜蒌散
出自《医学心悟》
【组成】 贝母一钱五分(4.5g) 瓜蒌一钱(3g) 花粉 茯苓 橘红 桔梗各八分(各2.5g)
【用法】 水煎服。
【功用】 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 燥痰咳嗽。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
【方解】 本方证多由燥热伤肺,灼津成痰所致。燥痰不化,清肃无权,以致肺气上逆,咳嗽呛急。“燥胜则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伤津液,故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为燥痰之佐证。治宜润肺清热,理气化痰。方中贝母苦甘微寒,润肺清热,化痰止咳;瓜蒌甘寒微苦,清肺润燥,开结涤痰,与贝母相须为用,是为润肺清热化痰的常用组合,共为君药。臣以天花粉,既清降肺热,又生津润燥,可助君药之力。痰因湿聚,湿自脾来,痰又易阻滞气机,无论湿痰抑或燥痰,皆须配伍橘红理气化痰、茯苓健脾渗湿,此乃祛痰剂配伍通则,但橘红温燥、茯苓渗利,故用量颇轻,少佐于贝母、瓜蒌、花粉等寒性药中,则可去性存用,并能加强脾运,输津以润肺燥。桔梗宣肺化痰,且引诸药入肺经,为佐使药。全方清润宣化并用,肺脾同调,而以润肺化痰为主,且润肺而不留痰,化痰又不伤津,如此则肺得清润而燥痰自化,宣降有权而咳逆自平。
本方与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同治燥咳,但主治病机不尽相同,因而立法、用药亦随之而异。本方证为燥热伤肺,灼津为痰所致,故方中以贝母、瓜蒌为主,旨在润燥化痰,主治燥痰咳嗽,痰稠难咯。清燥救肺汤证为新感温燥,耗气伤阴,故方中以桑叶宣肺,配伍石膏清热,麦冬润燥,人参益气,旨在清宣燥热,主治温燥伤肺,身热头痛,干咳少痰,口渴等。麦门冬汤证为肺胃阴虚,气火上逆,故方中以大量麦冬配伍半夏、人参,旨在滋阴润肺,降逆下气,主治虚热肺痿,咳唾涎沫等。
《医学心悟》卷3·类中风篇另有一贝母瓜蒌散,较本方少花粉、茯苓、桔梗,多胆南星、黄芩、黄连、黑山栀、甘草,主治痰火壅肺的类中风证,其证虽亦卒然昏倒,喉中痰鸣,但无歪邪偏废之候。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燥痰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呛急,咯痰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为辨证要点。对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嗽,则非所宜。
2.加减运用:如兼感风邪,咽痒而咳,微恶风者,可加桑叶、杏仁、蝉蜕、牛蒡子等以宣肺散邪;燥热较甚,咽喉干涩哽痛明显者,可加麦冬、玄参、生石膏等以清燥润肺;声音嘶哑,痰中带血者,可去橘红,加南沙参、阿胶、白及等以养阴清肺、化痰止血。
3.现代运用:本方可用于肺结核、肺炎等属燥痰证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医学心悟》卷3:“燥痰涩而难出,多生于肺,肺燥则润之,贝母瓜蒌散。”
2.方论选录
冉先德《历代名医良方注释》:“燥痰之证,多由肺阴不足,虚火灼津而成。方以贝母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为君;瓜蒌、花粉清热涤痰而润燥为臣;茯苓、橘红健脾理气以祛痰为佐;桔梗载诸药入肺,宣肺利气为使。共奏清热润燥,理气化痰之功。使肺阴得润而燥痰可除,清肃有权,则咳逆可止。”
《笔花医镜》卷三:贝母瓜蒌散
【处方】川贝2钱,瓜蒌仁1钱5分,山栀1钱,黄芩1钱,橘红1钱,甘草5分。
【功能主治】小儿内热,夜热潮热,昼轻夜重,或口渴,或腹胀,或盗汗,症因伏燥者。
【用法用量】
热甚,加川连8分;痰多,加胆星5分。
【摘录】《笔花医镜》卷三
《证因方论集要》卷一:贝母瓜蒌散
【处方】贝母、瓜蒌霜、茯苓、橘红、桔梗。
【功能主治】肺火壅遏头眩。
【各家论述】贝母、瓜蒌辛苦以宣肺壅,茯苓、橘红甘辛以通肺气,桔梗上开肺郁,而痰饮自祛矣。
【摘录】《证因方论集要》卷一
《医统》卷八:贝母瓜蒌散
【处方】贝母、瓜蒌、南星(炮)、荆芥、防风、羌活、黄柏、黄芩、黄连、白术、陈皮、半夏(汤泡7次)、薄荷、甘草(炙)、威灵仙、天花粉各等分。
【功能主治】肥人中风,口眼?斜,手足麻木,左右俱作痰治。
【用法用量】每服水2盏,加生姜3片,煎8分,至夜服。
【摘录】《医统》卷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