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冷谦是明代著名养生学家。他在养生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著有《修龄要旨》一书,书中有首养生诗,精辟总结了多种养生之法,被后世医家、养生家广为收录、推崇。
咽唾养生和导引养生:水潮除后患 起火得长安
概括了“咽唾养生法”和“导引养生法”。前半句说的是咽唾养生法,即闲时静坐,凝神闭口,舌舔上腭,唾津自生,渐至满口,伴以舌尖绕齿30次,将唾津分3次漱咽入肚内,用意念将唾津送至丹田处。坚持日久,能润全身肌肤,灭五脏邪火而除疾。
后半句是授人导引养生法,即暇时绝虑,想象真火自涌泉穴生起,随吸气渐引上双腿、脊背至头顶,稍停后再随呼气慢慢降入丹田。日久修炼此导引法,能使五脏调和,气通血活,神全体安。
腹宜常摩和抗衰老法:梦失封金匮 形衰守玉关
前半句教人“腹宜常摩”。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摩腹部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方法是:双手搓热,掌心相叠轻按脐上,顺时针方向旋转摩腹,小圈、中圈、大圈各摩12次。再双手搓两胁,摇摆7次,缓缓将吸入之气纳入丹田。常行之,不但止梦遗精,且助脾胃消化。
后半句是说抗衰老,重在固守玉关(指丹田,亦称关元穴),并默运神气,中透三关(丹田,又称下丹田;中丹田——为膻中,在两乳头连线中间;上丹田——又称印堂穴,两眉间连线中点),自能促人精盈、气足、神全而推迟衰老。
治气滞食积和风寒伤感:鼓呵消积聚 兜礼治伤寒
前半句告诉人们“浊宜常呵”,即两手抱肩,停息鼓胸腹,待觉气促,抬头张口呵出浊气7次,反复做数遍,可治气滞食积。
后半句是说外感风寒时,宜盘腿端坐,两手紧兜下身(男托阴囊,女按会阴),闭口缄息,默想真气自尾闾升,上脊背,透颈头,逐走邪气,后如行礼叩首5遍,可治风寒伤感之疾。
牙齿坚固和鬓发返黑:叩齿牙无疾 升观鬓不斑
前半句教人“齿宜常叩”。有谚语道;“晨起叩天钟(齿),牙齿健康身体好”,“清晨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叩齿,就是用中等力度使上下牙齿叩击,做“咬牙切齿”状,每日清晨和三餐饭后,可叩击百余次。通过叩齿,可使头部,颈部的血管和肌肉以及头皮、面部的血管的血液循环,促进大脑的血氧供应,有益健康。叩齿可先叩两侧大牙24次。大小便时,也宜闭唇咬紧牙关,可固齿防牙痛病。
后半句是说闲时静坐,双眼念光上视眉额,默想神气自尾闾间上升下降,后纳入元海(脐下关元、气海穴),每次运行9遍。坚持日久,气血充足,鬓发返黑。
解除眼部疲劳和祛除头晕:运睛除眼翳 掩耳去头旋
前半句告诉人们“目宜常运”。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诸脉皆属于目;目得血而能视。又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者,肝肾之外候也。故而经常按摩,运转眼睛,不但能使眼睛清澈明亮,而且对五脏六腑气机运转亦大有裨益。方法是:两眼微闭,心平气和,眼球分别沿眼眶顺时针、逆时针各旋转16次,然后再做上下、左右运转各16次。而后,忽然睁开眼睛,向前平视3分钟,再以双手掌心相对,运用开合之法,使两掌得气,以双手掌心对着双眼烘烤3分钟。如此,再用双手点按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承泣等穴位。这种方法可使真气上行额头,逐走邪风,明目清脑,解除眼部疲劳。
后半句是说掩耳去头旋法。中医认为,耳朵与心脏有密切联系,《素问﹒金匮真言论篇》载:“南方赤色,人通于心,开窍于耳。”每天清晨或临睡时,搓两耳令热,以于急掩住,左右扭颈回顾,各七次,呵出浊气七口,水无头旋之疾,并剌激耳廓,对心脏亦有益。金代名医张元素在未得道时,头目昏旋,偏正头痛,就用此法而愈。此法无病行之,能添补髓海,有保健养生、益寿延年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