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中医,防艾治艾》

艾滋病要“早发现,早治疗”

  ▶本文为云南中医,防艾治艾》专栏第10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6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出通知,调整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标准,对于所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新标准均建议实施抗病毒治疗,即“发现即治疗”。同时,坚持自愿原则,不得强制实施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各有关疾控机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要提高治疗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过去,根据我国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标准,也就是2008年出版的《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当时提出的标准是CD4细胞数小于200个/立方毫米。2012年和2014年,该标准分别调整为CD4细胞数小于350个/立方毫米和500个/立方毫米,对于同时患有脑血管病、结核病、肿瘤以及一方是感染者的单阳家庭,则建议CD4细胞数超过500个/立方毫米应服药治疗。

  如今提出“新标准不再设置CD4这一门槛,实行发现即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早期治疗不仅可使感染者获益,从公共卫生角度看,治疗覆盖率的增加也将对普通人群起到保护作用。这与我国中医上讲求的“治未病”不谋而合,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任何疾病要在发病之前,提前做好各种准备,防止疾病向更严重的方向转化。

  艾滋病是由于患者感受毒邪之后,潜伏于体内,使体内正气受损。而发病与否取决于正气强弱,正气强者可不发病,或仅呈带毒状态,毒邪潜伏于体内,久而久之,影响全身气机运行,使脏腑经络失于濡养,相互之间生理功能失去协调平衡,阴阳出现偏胜偏衰,消长紊乱,导致正气虚弱,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易发各种感染。艾滋病窗口期时间较长,最长可达10年之久,据统计,在艾滋病人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是比较大的,在此期患者因为没有任何症状,故未引起重视,到发病时期再治疗,为时晚矣。故结合中医“治未病”理论,早发现、早治疗,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恶化,很有必要性。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