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健康科普 > 科普专栏 > 《跟我学中医》第二季 >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396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口咽干燥?皮肤干涩粗糙?毛发干枯不荣?大便干结?这都是因为身体缺水了,人体缺水了就会像干旱的土地一样,身体缺水在中医看来,属于内燥,是脏腑津液耗伤的一种表现。
内燥的产生,主要还是因为体内有热,热把水液蒸发掉了,身体就干了,正如中医所说的“热灼津液,津伤成燥”。
内燥即体内有热,而产生内热原因有多方面,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因饮食不当,过食辛辣香燥,肥甘厚味,这些食物不但不容易被消化,还会给肠胃带来负担,积在肠胃里,郁久化热,热灼津液而致燥。
第二,“五志过极,皆从火化,郁热郁火消灼津液,内燥由生”,“五志”就是中医指的喜、怒、思、忧、恐五种情志的变动,大家都知道,过喜过悲都不好,俗话说得好“乐极生悲”,可见,情志和气的活动密切相关,比如当一个人长期精神活动过度兴奋或抑郁,都会使气机紊乱,如肝气郁结,就是我们常说的忧郁嘛,气机郁滞在里,气郁化热,热久化火,所以很多忧郁病倾向的人在某些方面还是会出现烦躁、易怒、头晕、失眠、口苦等症状。
第三,中医认为五脏(心肝脾肺肾)皆能生热生火,故内燥因于“肺热者,多伤肺津”,所以会出现咽痒咳嗽,咳痰带血丝等等;“胃热胃火必耗胃阴”,所以会有口渴、喜欢喝凉水,便秘或拉肚子、肛门有灼热感等等;“心火炽盛,劫烁心阴,耗伤心血”,所以会有心率不齐,烦燥,失眠等等;“肝经郁热郁火,内耗肝阴,而上灼心血,下耗肾液”,就会出现心慌、头痛、易怒、耳鸣、腰酸等等;“肾家火旺,先耗肾液,上蒸则诸脏阴液皆受其灼”,所以会出现喉咙痛,一吃热的东西就会有口腔溃疡,尿少,失眠等等。由此,可致五脏内燥峰起,而病之根本却在五脏精血津液亏耗。所以说,内燥以津液阴血耗伤为终结。
那么内燥和我们前几天学习的外燥又有什么区别呢?外燥顾名思义就是感受外界燥邪所致,多发生于秋季的外感疾,外燥偏重于犯肺,故称秋燥,还是有很明显的季节性的;而内燥多由我们前面所说的原因引起。
内燥证型
1、肺胃津伤
症状:时发低热,干咳无痰,口渴欲饮,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病机:燥伤肺胃,津液亏耗。
治法:滋养肺胃,生津润燥。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2、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症状:咳嗽气喘,咳痰带血,咽喉燥痛,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午后潮热,就是下午会出现身热但有不明显,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灼伤肺络。
治法: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
3、津枯肠燥
症状: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
病机:津亏便秘
治法:增液润肠
方药:增液汤加减
病案举例
万汉章医案:孙某某,女,6岁,1981年4月8日诊。患“麻后肺炎”住院,青霉素、链霉素、沙参麦门冬汤等药治疗五天效果不显而邀余会诊。证见潮热盗汗,干咳少痰夹血丝,声嘶口干,便结腹满不痛,唇舌红,苔少,脉细数。审证求因乃麻毒余热稽留肺经,移入大肠,耗伤阴津,为咳为秘。治宜养阴清肺,下气通便。
经商议后停用抗生素,乃进养阴清肺之沙参麦门;冬汤加味内服;另据“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说,同时用猪胆汁方灌入肛门内,疏通表里以下气淮便。上药内服一周,外导二次,便调热退,咳嗽不作。
按语:肺热移于大肠,脏腑同病。热炽津伤,则上见干咳少痰,下见腹满便秘。用沙参麦冬汤兼以猪胆汁灌肠,内外并用,上下同治,故得效甚捷。(江西中医药198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