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中医》第二季

三类肾虚的人不能吃六味地黄丸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352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水,指肾具有藏精和调节水液的功能,同时中医的阴阳理论认为”肾主水”的功能也分阴阳,肾阳对水液有气化蒸腾作用,而肾阴对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滋养、濡润的作用,故又称“元阴”、“真阴”。肾阴充足,各脏腑组织得到濡养,功能活动正常。若素体禀赋不足,或久病伤肾,或房事过度,或热病伤阴,或过服温燥劫阴之品,则会损伤肾阴致肾阴不足,使滋养、润濡功能减弱,形成肾阴虚证。

  肾阴虚症是指由于肾阴亏损,失于滋养,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临床表现以腰膝酸痛、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为主症。可兼见男子遗精,女子经少经闭或崩漏等。

  谈到肾阴虚证的治疗,就不得不提及六味地黄丸,也是中医方剂中最广为人知的一个方子,作为中医经常接受这样的询问:“您说我身体现在这个状况,能不能吃这六味地黄丸啊?”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儿科专家钱乙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所载的崔氏八味丸,后世称为金匮肾气丸,又叫桂附地黄丸,减去了补阳的附子桂枝。药物组成分别是: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丹皮、泽泻。他把这个方子命名为肾气丸,就是现在的六味地黄丸了。

  古人用药的思路十分清晰,分为君臣佐使,重用熟地黄为君药,入肾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能够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则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所以六味地黄丸可以补肝脾肾三脏,重点在补肾阴,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调理身体的方药。

  六味地黄丸虽然是个调理身体的好方子,但是什么人不适合吃呢?一是有湿热的人,这种人舌苔厚,舌苔黄腻(不是在吸烟和饮橙汁后),胃里常有烧灼感,胀闷,大便不成形。二是阳虚的人,这种人舌质颜色淡,脉搏跳动多数是缓慢的,怕冷,下肢发凉,尿是清长的,这部分人要先补阳,再补阴,或者两者同时进行。三是脾胃功能弱的人,由于传统中医认为,六味地黄丸中的主药熟地有滞腻的性质,所以长时间服用会导致脾胃不振,所以要慎重服用。但也可以用砂仁一个,捣碎,泡开水,用这个水来冲服六味地黄丸,这样砂仁的芳香之气可以振奋脾胃,就化解掉了熟地的滞腻之性,同时砂仁还可以引药气归肾经,一举两得。

  现在市面上卖的地黄丸成为一个系列,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加减化裁出不同功效的地黄丸。比如六味地黄丸加上枸杞子菊花,变成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虚证;加上知母黄柏,变成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在肾阴虚的基础上日久化火之证;加上麦冬五味子,变成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虚所致的咳喘、遗精等症;加上当归白芍,变成归芍地黄丸,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用于肾阴虚所致的女性血虚、崩漏等症,都是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加减不同的药物,来治疗肾阴虚所伴随的不同的兼证。

  而桂附地黄丸,则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肉桂、附子,但主要功效却是温补肾阳。还有金匮肾气丸,也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桂枝、附子、牛膝、车前子,主要功效为温补肾阳,化气行水。这两个方子虽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变化,但功效却与六味地黄丸大相径庭,是偏于补肾阳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应慎重。

作者简介

  王海月: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硕士,就职于云南省中医医院。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内科常见病。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