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药故事·昆中药篇

云药故事·昆中药篇(60)——健脾安神的归脾丸

失眠是困扰许多中老年人的一大难题。中医治失眠善于辨证施治,有较好疗效。例如,心气虚寒的失眠,用柏子养心丸;阴虚血少的失眠用养血安神颗粒;气血亏损的失眠用止眩安神颗粒等,而归脾丸是通过健脾安神,治疗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多梦的常用药。

  云南名中医李继昌曾治疗一例典型的心脾两虚的失眠症。一天,43岁的一名姓于的男子,来到李继昌的诊所。他说,近年来睡眠不好,半夜醒来,夜尿一次,就再也睡不着;记忆力越来越差;头顶昏闷,精神不振;血压偏高(150/110mmHg)。李继昌医生给他把了脉,诊断为肝肾不足,心脾两虚,为他开了归脾汤的方子。服用三剂之后,男子头顶昏闷略轻,仍用归脾汤方,并加枸杞和天麻补肝肾而清头目。又六剂后,男子睡眠大有好转,头顶昏闷明显减轻。再用归脾汤加五味子鹿角霜和枸杞子继续调治,疗效得以巩固。

  这一用药心得记在《李继昌医案》(1978)里,朋友们可以找来阅读。李继昌善用名方治病。他用归脾汤来治疗失眠,因人施药,用药灵活。

  归脾汤是明代中医药临床家薛己在《正体类要》(1529)里记载的处方,用于治疗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的汤剂。薛己继承了李杲“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脾胃论学术思想,治疗脾气虚损的经验十分丰富。薛己认为,“大凡脾胃虚弱,而不能摄血,宜调补脾气为主。”(《明医杂著·医论注》)归脾汤引血归脾,调补脾气。薛己在前人归脾汤的基础上加入当归远志两味药物,使归脾汤的养血宁神的功效得到显著提高。这一治法为后世医家所沿用。

  归脾丸是归脾汤的处方制成的成药。云南制造和使用归脾丸的历史悠久。清代和民国时期,昆明的中药铺,如“杨恒源保龄药室”“宏康国药号”“石陈氏云记药房”等,都制售归脾丸。根据档案,1939年昆明市药材业同业公会汇编的《昆明方目》收载了归脾丸,作为昆明中药铺的制造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昆明市人民政府卫生局组织编纂的《昆81方》,以“归脾养心丸”之名收载。《云南省药品标准》(1974)也收载该药(滇Q/WS147-1947)。现在归脾丸是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的质量标准生产的。

  归脾丸由炙黄芪龙眼肉党参白术(炒)、当归、茯苓酸枣仁(炒)、远志(制)、木香、炙甘草大枣共十一味组成。这方药用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达到心脾双补,从而恢复两脏生血、统血的机能。心生血、脾统血的机能正常,安稳的睡眠便可失而复得。归脾丸的功能和主治是:“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归脾丸具有增强红细胞输氧能力,降低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改变血液黏滞凝聚状态,治疗各种出血等的作用。

  除上述应用外,一些临床医生还将归脾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的患者。

  宋代改革家王安石有诗说:“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归脾丸,对于心脾两虚的人来说,是一个睡舒适觉的良方。

  资助项目: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提升科技社团能力服务创新发展项目“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普示范基地建设(第1期)”

  实施主体: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

  项目组组长:葛元靖 副组长:钟祥刚、张小贝

  审核:谢民秀 主编:杨祝庆 编辑:王云鹏、余思源

  作者:陈宗凤/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副研究馆员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