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药故事·昆中药篇

云药故事—昆中药篇(47)——补肾阴经典方六味地黄丸

  经典是指圣贤留下的著作。例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叙事》中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经典方是出自医药先贤著作的方剂。六味地黄丸就是这样在我国经久不衰的经典方。它出自宋代著名儿科医生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到现在,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这首经典方,问世之时,曾被许多人讥笑为“土方”。那是钱乙创制它的1079年。这年,钱乙被召到汴京(今河南开封),用这首方子治好了太子病,受到了皇帝的重用和赏赐,顿时他誉满京城。良好的声誉惹得长期在太医院靠父辈吃饭的“医二代”眼红,他们千方百计排挤钱乙。有人说,“钱乙治好太子的病,不过是巧合罢了”。有人说:“钱乙只会用土方,怕对医经懂得不多?”有一天,一个“医二代”带了几味《本草》中没有的药材,问钱乙的出处、名字和用法,试探钱乙的虚实。钱乙一一说出,“摸底”的人灰溜溜地逃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还有个大夫细看六味地黄丸的组成,似乎发现了破绽,便去找钱乙,想出他的洋相。大夫略带讽刺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金匮要略》八味地黄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你这方子好像少了两味药,大概是遗忘了吧?”钱乙笑了笑:“没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属纯阳之体,自当减去附子和肉桂等益火之药。这六味丸,可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温热药而流鼻血,你看对吗?”这位大夫听了,连声说到:“佩服,佩服!钱太医用药灵活,巧于变通,真是服你了。”后来,钱乙的徒弟阎孝忠把这件事记载在《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王义祁、胡顺强主编的《中药方剂精要》也收载了这个故事。

  钱乙把八味地黄丸去掉两味,变成六味地黄丸,最初是用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的。后来,它多用来补肾阴虚。明代中医有一派非常推崇“肾”的作用,认为肾是人的“先天之本”,一时间,很多名医倡导补肾,比如明代名医薛己最善补肾,他就主张,肾阴虚用六味地黄丸,肾阳虚用八味地黄丸。薛己的实践为许多后世医家认可,他们倡导的补肾观点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

  清代,六味地黄丸就已在昆明的多家药店制售。例如清光绪十八年(1893)设于昆明四牌坊附近的寅生堂就出售六味地黄丸。该店民国三年(1914)翻印的《寅生堂药目》已收载了六味地黄丸,《寅生堂药目》现由云南中医学院赵荣华教授收藏。1954年六味地黄丸收载于昆明市人民政府卫生局汇编的“八十一成方”补益门中。1974年收载在《云南省药品标准》(1974年)上,后收载于《中国药典》各个版本。由于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作用明显,查阅到有记载的100多年来,昆明市场上就一直生产和流通六味地黄丸,从未间断。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但使用时也需认清主因、主脏和主证。正如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所说:“六味地黄丸主要是治肾阴亏损引起的瘦弱腰痛等症……假如认为阴虚证都能通治,对所有阴虚证都用六味地黄丸,肯定是疗效不高的。”它的功能和主治是:“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具有增强免疫功能、降血压、抗肿瘤、增加机体非特异抵抗力等作用。

  自问世以来,人们对它不断有新的发现。历久弥新,这或许就是经典方的魅力吧!(作者:作者/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技术总顾问/谢民秀)

本栏目策划:钟祥刚 主编:杨祝庆 编辑:王云鹏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