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药故事·昆中药篇

云药故事·昆中药篇(33)——祛痰妙方橘红丸

  水果入中药,用得最多的莫过于橘红丸,橘子、柚子、杏子都用上了。只不过,用在中药里有许多限制和约束罢了。比如橘子要越陈越好,柚子用广东化州的,杏子要带苦味的那种杏核,等等,而且还专门给它们取了名,橘子皮叫“陈皮”,柚子皮叫“化橘红”,杏子叫“苦杏仁”,其它的专业术语和要求就更多了。这些限制和要求,就是中药的“制法”。橘红丸的制法严谨,妙门颇多。

  先说药材。橘红丸使用的“化橘红”,又名五爪红,为芸科植物柚的未成熟果皮,果皮剖开后多成五瓣或七瓣,如同手爪一般。入药的可不是全爪,而是手背,果皮的外层表皮,外皮因日久天长而呈红色,宛如橘子之红,故称“橘红”,这称号是专给这点外皮的。而且,要用广东化州产的,叫“化橘红”。还要干燥后使用。干燥的时间越长越好,以除去辛辣之气,故又称“贵老”,是越老越贵吗?

  相传“贵老”,可能是说,橘红可富贵长寿。从前在巴邛一个大橘园里,霜降后长有比三个斗还大的两个橘子。剖开后,有两个老叟相对在里边悠闲地下棋,谈笑自若。一老叟说:“你输我海龙王女儿发十两,瀛洲玉尘九斛,龙缟袜八双。”一叟曰:“橘中之乐,不减商山,但不得深根固蒂,为愚人摘下耳。”一叟取龙根脯削食之。俄而两叟乘一龙,足下云起而去。园人惊异,珍藏所剩的两大橘皮,有人咳嗽胸闷,即削一片吃之,十分灵验。来自长寿之山——商山的仙人,都喜爱橘中之乐:丝、肉、瓤、白、筋、络之类,可见柚橘的价值。

  再说配方。橘红丸是由化橘红、陈皮、苦杏仁、款冬花、茯苓紫菀瓜蒌皮等十八味中药配伍而成的丸剂中成药。它是由明代《古今医鉴》清金降火汤加味而来的。方中严格按照“君臣佐使”的制方原则配伍。化橘红、陈皮、茯苓、半夏能理气,燥湿,化痰;浙贝母、瓜蒌皮、石膏、紫菀、款冬花具有清热,化痰、止咳的功效;苦杏仁、紫苏子可以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桔梗宣肺化痰,利咽喉;地黄麦冬甘草能滋阴生津液,调和诸药。这些药以健脾理气为本,以化痰止咳为表,治本与治标相结合,从而下气消痰。

  十八味协同作用,为了一个目标:“清肺,化痰,止咳。用于痰热咳嗽,痰多,色黄粘稠,胸闷口干”。这就是橘红丸的功能和主治。方中化橘红的分量较多,因而称“橘红丸”。

  现代药理学研究揭示,陈皮中含有橘皮苷、甲基橘皮苷等化学成分,它们具有扩张血管、利胆、祛痰、抑菌等作用。这就是清代《本草求真》所说的“以皮治皮之意”。现代医学上,常用于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再说制造。旧时昆明老药铺,如杨大安堂等,制售橘红丸,那时叫“橘红化痰丸”,简称“橘红丸”。老辈昆明人,遇到咳嗽痰多,痰黄稠,不易咯出,胸闷口干等热咳,多会购买橘红丸。位于昆明文明新街的杨大安堂把橘红丸等中成药,通过它的分店,售到永昌(今保山)、鹤庆、玉溪、牟定等地。上世纪八十年代,制药企业的条件大为改善,橘红丸不再“粗大黑”,一改而为米粒大小的水蜜丸,包装也从蜡壳包装变为铝塑复合膜包装,每次服用一袋,日服两次,携带服用都极为方便。

  温饱问题解决后的今天,许多人偏于嗜酒、过饱、过食肥甘厚味及不洁的饮食,这些无节制的生活,容易伤及脾胃,引起食滞、湿阻、气滞等症状,而这些症状日久天长可化热。余热聚湿则生痰,痰热互结,从而导致咳嗽和痰多,胸闷口干。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因此健脾化湿,有助于祛痰。

  众妙之门出妙方。橘红丸以地道的药材、缜密的组方和现代的工艺修合而成,治疗热痰咳嗽,为人们解除困苦,不失为一剂良方。(作者: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钱进)

本文原载于2014年3月25日《云南日报》第12版:云财富·健康食尚栏目)

栏目策划:林钟展 主编:杨祝庆 编辑:王云鹏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