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道》第一季

肠胃的软肋在这里,别碰!

  本文为《养生有道》栏目第204期内容,请转发分享到您的朋友圈,传播养生正能量,悦享健康好生活!

  “我亲爱的肠胃,你好么?”

  “不好,冬天来了,我怕冷,你对我不好……”

  “我对你很好啊,怕你饿,一直都吃得饱饱的;怕你冷就多吃点辛辣来给你取暖;就算我不开心,也会好吃好喝伺候你,怎么还说对你不好呢?”

  “对我好不好,该怎样对我,你看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肠胃拥有一套自主神经系统,可以独立发挥搅拌食物、提取盐分、吸收营养、排泄废物等功能。但是,如此“全能”的肠胃却很娇气,在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后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变。特别是冬季寒冷的天气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胃肠道遇寒冷刺激很容易出现一些胃肠道疾病。

  而且冬季人们往往食欲较好,还有不少人为了御寒嗜食辛辣、热烫的刺激性食物或是过度贪杯,这些都会导致胃病或原有胃病复发。另外,冬季人们往往过多强调进补,于是常吃炖品,这些炖品往往都是油腻食物,过多进食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胃部不适、胀气等。对于肠胃的保护,必须做到饮食有节、情志畅通、起居有常、正确进补等几方面。

  一、饮食有节

  所谓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不能随心所欲,要讲究吃的科学和方法。具体地说,是要注意饮食的量和进食时间。

  饮食要适量。

  人们吃东西要恰到好处,饥饱适中。饮食过量,在短时间内突然进食大量食物,势必会加重胃肠负担,使食物滞留于肠胃,不能及时消化,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和输布,脾胃功能也因承受过重而受到损伤。

  有些人片面认为绝食减肥,强迫自己少吃挨饿,由于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反而虚弱不堪。正确的方法是“量腹节所受”,即根据自己平时的饭量来决定每餐该吃多少,只有这样,才不致因饥饱而伤及五脏。

  饮食应定时。

  “不时,不食”,这是孔子的饮食习惯,即不到该吃的时候,就不吃东西,这是正确的。人们每餐进食应有较为固定的时间,这样才可以保证消化、吸收正常地进行,脾胃活动时才能够协调配合、有张有弛。中医学认为,一日之中,机体阴阳有盛衰之变,白天阳旺,活动量大,故食量可稍多;而夜暮阳衰阴盛,即待寝息,以少食为宜。

  我们强调“按时进食”,也不能完全排斥“按需进食”,即想吃时就吃一点,不想多吃就少吃一点。“按需进食”是适应生理、心理和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种饮食方式。但它不是绝对地“随心所欲”,也不是毫无规律地随意进食,而是于外适应变化的环境,于内适应变化的需要,使饮食活动更符合内在规律。

  二、情志畅通

  肠胃不适,未必是“吃”出来的。

  肠胃不适几乎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吃坏了”。事实上,不良情绪、饮食种类和饮食习惯、环境和温度都会影响胃肠功能,其中影响最大却往往被人们忽视的是情绪。

  中医认为“思虑过度,脾气郁结,久则伤正,运化失常”,说明紧张、焦虑等会影响脾胃功能。可以说,胃肠就好比是心情的“晴雨表”,无论是紧张、焦虑、抑郁还是过度兴奋,肠胃都会敏感地接收到这些情绪的信号,并因此而受到影响。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