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临床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医中药 > 中医临床 > 疾病临床 >

治“痔”高招在此,免除后“股”之忧!(2)

  【验案举例】

  钱某,男,40岁,某机关干部。于1976年患内痔,曾行2次手术治疗,但术后半年又复发。诊时发现肛周内9点及11点处有两颗痔核,局部赤肿,充血较明显。采用灯火灸治疗。取穴:孔最、长强、次、二白。用灯火爆灸法,每天施灸1次,每穴1壮。先后灸治21次,痔疮完全消失,随访11年未见复发。(《中国民间灯火灸疗法》)

  【古代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痔,会阴主之,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皆主之。痔篡痛,飞扬、委中及承扶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久冷五痔,灸脊中百壮。五痔便血,失屎,灸回气百壮,穴在脊穷骨上。”

  《外台秘要》:“崔氏灸痔法:令疾者平坐解衣,以绳当脊大椎骨中,向下量至尾株骨尖头讫,再折绳更从尾株尖头向上量,当绳头正下,即点之。高虢州初灸至一百壮得差,后三年复发,又灸之便断。”

  《针灸资生经》:“灸痔法:痔若未深,尾闾骨下近谷道(肛门)灸一穴,七壮,大称其验。”

  《针灸大成》:“灸肠风诸痔,十四椎下各开一寸,年深者最效。”

  《丹溪心法》:“针灸痔,独取足太阳。经云,足太阳之脉所生病者,痔疟,视盛虚热寒陷下取之,盖后世取承山穴者是也。”

  《古今医统大全》:“命门一穴,在脊中与脐相对,治五种痔病。又长强一穴,在尾骶上,随年壮灸之,治五痔便血最效。”

  《类经图翼》:“用生姜切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壮,黄水即出,自消散矣。若有两三个者,过三五日依前法逐一灸之。”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