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垣注重养生摄神,他把“摄养”、“远欲”、“省言箴”三篇作为《脾胃论》的结语,强调要“安于淡薄,少思寡欲,省语以养之,不妄作劳以养形,虚心以维神,寿夭得失安之于数”。在养生中,他还注重精气神在人体的主导作用。他认为:
“气乃神之祖,精乃气之子,气者精神之根蒂也,大矣哉,积气以成精,积精以全神,必清必静,御之以道,可以为天人矣。”
这是要求人们重视益气养神,对于养生防病有积极的意义。
朱丹溪
朱丹溪承河间、子和、东垣诸家之说,以三家之论,去其短而用其长,并寓理学于医学之中,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和“相火论”等新的学说。
朱丹溪认为:“人受天地之气以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格致余论》)
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只有青壮年时期阴精相对充盛,但青壮年时期在人生之中十分短促,故人之一生多处于阳有余阴不足的状态。并且在人的一生中又往往受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如
“温柔之盛于体,声音之盛于耳,颜色之盛于目,馨香之盛于鼻,谁是铁汉,心不为之动也。”
而“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
故丹溪提出“人之情欲无涯,此难成易亏之阴气。”并据此在《格致余论》中,首列“饮食箴”与“色欲箴”,倡导人们要节制饮食与色欲,强调抑制相火,保护阴精。
保护阴精,就要做到收心养心,恬淡虚无。对此,朱丹溪提出了三方面的调养方法:首先要节制房事,节欲保精,提倡晚婚。
“古人必近三十二十而后嫁娶,可见阴气之难于成,而古人之善于摄养也。”
其次,要注意情绪调理。如忧愁忿怒,惊恐悲哀等容易耗伤阴精。第三,要节制思虑。若劳心太过,谋虑勤动,则可暗耗真阴。
在临床实践中,朱丹溪亦善于运用心理疗法。他曾治一人因忧患病,咳吐血,面黧色黑,药之十日不效,谓其兄陈状元曰:此病得之失志而伤肾,必用喜药乃可愈。即求一足衣食地处之,于是大喜,即时色退,不药而愈。在此案中,朱丹溪采用情志相胜的疗法,以喜治悲,火克金而治愈。
此外,朱丹溪对心理疗法的正确使用也颇有分寸。在《格致余论•虚病痰病有似邪祟论》中,他说:“《外台秘要》有禁咒一科,庸可废乎?予曰:移精变气乃小术耳,可治小病。若内有虚邪,外有实邪,当用正大之法。……然符水惟膈上热痰,一呷凉水,胃热得之,岂不清快,亦可取安。若内伤而虚,与冬严寒,符水下咽,必冰胃而 致害。”
在这里,他指明心理疗法一般只作为一种辅助疗法,若有外邪侵扰还是需要运用药物治疗。
由此可见,金元时期中医心理学思想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在理论上七情学说日益成熟,心理病机深入阐发,在实践上心理治疗广泛应用,出现了我国中医心理学史上的高峰时期。
本文摘自《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