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经穴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医中药 > 中医临床 > 针灸经穴 >

任脉穴位一览表,难得好文,不可不读!(3)

  十七、膻中(《灵枢· 海论》)

  【别名】胆中(《灵枢·海论》);元儿(《针灸甲乙经》);元见(《针灸大成》);气儿(《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上气海(《类经图翼》)。

  【部位】在玉堂下1寸6分横直两乳间。(《备急千金要方》)

  【取法】在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相当两乳之间,仰卧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噫气、胃痛、吐血、噎膈、胸痛、腹胀、心痹、胸痹、乳难、缺乳、呃逆、乳痈、乳房痞块、癔病、衄血、胸胁痛、唾血、肺痈吐脓血。

  【治法】针0.5~1.0寸,灸3~7分钟。

  【附注】

  1.膻中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募穴。

  2.本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气会膻中。

  十八、玉堂(《针灸甲乙经》)

  【别名】玉英。(《针灸甲乙经》)

  【部位】膻中上1寸6分陷中,玉堂穴也。(《医宗金鉴》)

  【取法】在胸骨正中线上,平第三胁间隙,仰卧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呕吐、心烦、胸痛、胸满不得息、喉痹、胸膺疼痛。

  【治法】针3~5分。

  十九、紫宫(《针灸甲乙经》)

  【部位】玉堂上行1寸6分陷者中,紫宫穴也。(《医宗金鉴》)

  【取法】在胸骨正中线上,平第二肋间隙,仰卧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咳逆上气、胸痛、喉痹、胸胁支满、吐血、咳唾脓血、食不下。

  【治法】针3~5分。

  二十、华盖(《针灸甲乙经》)

  【部位】从紫宫上行1寸6分陷者中,华盖穴也。(《医宗金鉴》)

  【取法】在胸骨正中线上,一肋间,胸骨角的中点,仰卧取穴。

  【主治】咳嗽、咳逆上气、气喘、喉痛、胸痛、胸胁支满。

  【治法】针3~5分。

  二十一、璇玑(《针灸甲乙经》)

  【部位】从华盖上行一寸,璇玑穴也。(《医宗金鉴》)

  【取法】在胸骨正中线上,胸骨柄中央,天突与华盖之间,仰卧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喉痹咽肿、食不化。

  【治法】针3~5分。

  二十二、天突(《灵枢· 本输》)

  【别名】玉尸(《针灸甲乙经》);天瞿(《备急千金要方》)。

  【部位】在颈结喉下2寸中央宛宛中。(《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胸骨柄上窝正中,仰靠位取穴。

  【主治】咳嗽、咳逆上气、哮喘、暴喑、头痛、咽喉疼痛、呃逆、瘿瘤、噎膈、梅核气、衄血、风疹。

  【治法】针0.5~2.0寸,操作时采用仰靠位,先进针2分,再沿胸骨柄后缘向下针1~2寸。

  【附注】本穴为任脉、阴维脉交会穴。(《针灸甲乙经》)

  二十三、廉泉(《针灸甲乙经》)

  【别名】本地(《针灸甲乙经》);舌本(《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本池(《类经图翼》)。

  【部位】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结喉上方,当舌骨的上缘凹陷中,仰靠位或仰卧位取穴。

  【主治】哮喘、咳逆上气、喉痹、喉痒、暴喑、舌痛、舌缓流涎、中风舌强不语、食不下、噤齘、瘿瘤。

  【治法】针3~5分。

  【附注】本穴为任脉、阴维脉之会穴。(《针灸甲乙经》)

  二十四、承浆(《针灸甲乙经》)

  【别名】天池(《针灸甲乙经》);悬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部位】在颐前唇之下。(《针灸甲乙经》)

  【取法】在颏唇沟正中凹陷处取穴。

  【主治】口眼?斜、牙关紧闭、牙痛、龈肿、流涎、面肿、面痛、癫痫、暴喑、脊周作痛、消渴、衄血不止、头痛项强、目眩、落枕、腹泻。

  【治法】针3~5分。治疗婴幼儿腹泻配长强有良效。

  【附注】本穴为任脉、足阳明之交会穴。(《针灸甲乙经》)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