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晋唐道教与中医学

时间:2023-01-22 00:00来源:国医在线整理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165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是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吸取了方仙道、黄老道家学说以及两汉儒家经学、墨家等宗教或思想学派的某些观点和方法逐渐形成的。秦汉时期,宗教神学兴起,神仙方术在此时也大行其道,秦始皇、汉武帝等迷信方士,淮南王刘安还曾招纳宾客方士数千人专门从事神仙方术的研究。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吏治腐败、灾害连年,巨鹿人张角利用了自西汉以来就开始形成的《太平请领书》(即《太平经》)中有关“太平”盛世等思想来号召、组织群众斗争,创立了最早的道教组织“太平道”。较太平道稍早,沛国丰人张陵入西蜀鹤鸣山,造道书二十四篇,利用老子“无为”思想教化百姓从而创立了另一个道教的早期组织“五斗米道”。

  进入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宗教理论也得到了升华,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新的道教派别不断兴起。两晋时期,江南地区有上清派和灵宝派等新道派出现,并且得到了统治阶层的欢迎与大力支持。五斗米道进入两晋南北朝以后,则改称“天师道”,为不少豪门大族所信奉,经过寇谦之、陆修静等著名道士的改革以后,兴盛一时。

  唐代是道教的鼎盛时期。由于唐初道士曾为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过种种努力,加之李唐王朝自诩为“老君子孙”,欲以老君降命的神话来论证其统治的神圣性,故道教在唐代得到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唐高祖李渊曾下诏令:“老先、次孔、末后释。”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广兴道观。唐玄宗李隆基更是大力崇道,神话老子,优宠道士,设立崇玄馆及道举制度。上行下效,唐代道教风行全国,重玄派、上清派茅山宗、灵宝派、天师道、楼观道在此时均显赫一时。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著名的道教学者,如孙思邈、李淳风、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筌、崔希范、张果、钟离权、吕岩等。五代十国时期,道教继续发展,得到了各政权统治者的支持,出现了杜光庭、陈抟、谭紫霄、谭峭等著名道士。

  道教从创立之初,就与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末疫病流行,太平道的创立者张角就以符水咒说以疗病来发展信众,五斗米道的创建者张陵也擅长医术。同时,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医学典籍对道教理论的发展、道术养生修炼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道教与医学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也成为这个时期医学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且道教以追求长生不死为目的,主张爱身惜命,其养生内容颇具特色,给予中医养生丰富的内涵,道教的行气、吐纳、存思、导引、服食、内丹等各种炼养术都被中医养生学有机地溶入了自身的范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