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您辨别和应对寒热体质

时间:2023-01-22 00:00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50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人由于体质偏寒,吃了寒凉食物则胃痛、拉肚子;有的人体质偏热,吃多了香燥食物则口舌生疮、大便干结。还有的人患感冒了,自己找一些中成药吃,但由于辨不清是寒证还是热证,于是就1包风寒感冒冲剂加1包风热感冒冲剂混合服下,结果无效。如何辨别自己是属寒还是属热呢?其实中医辨寒、热,主要是根据人们自身的感受和一些外部体征来辨别的,中医称之为“以外揣内”“以表知里”。因此,把握寒、热的表现特点,辨别起来也不难。

  一、概括起来寒、热有以下特点

  1、寒的特点:冷、白、稀、润、静

  “冷”

  即自己感觉冷,穿的衣服比别人多,怕吹风,不喜欢到阴冷之地,喜欢吃热的东西,吃多了凉的就不舒服。同时会还出现一些冷表现,如手脚冰冷,阴冷天时更甚,有时大热天手摸起来还是凉的。不耐受寒,耐夏不耐冬。

  “白”

  指人体皮肤及一些分泌物、排泄物的颜色偏白。如,面色、唇色及舌质的颜色比较浅淡,红色不足,白色偏甚。流的鼻涕、咯出来的痰、妇女带下等颜色白。

  “稀”

  指人体的一些分泌物、排泄物是清稀的。如大便稀不成条状,或呈水样。流的鼻涕像清水一样止不住,咯的痰清稀,妇女带下清稀量多如水等,如果颜色还是白色的,寒的表现就更明显了。

  “润”

  指人体的官窍不干燥。如人体感觉口不干,舌不燥,眼睛、鼻孔不干燥,大便不干结,小便量不少。

  “静”

  指人的动作姿态。偏寒的人看上去身体不舒展,说话不多,不喜欢多走动。一般看到衣服穿得多,踡缩成一团的人多偏寒。这也是人体为了减少散热、保护阳气的一种被动体态。

  当具备以上特点时,就可以初步判断为体质偏寒,或者患寒性病证了。

  2、热的特点:热、黄赤、稠、燥、动

  “热”

  发烧是热的表现,除此之外,病人自己感觉到体内烘热,喜欢凉而耐受不了热也是热的表现。比如,穿的衣服比别人少,吃热的东西感到难受,吃凉的舒服。或者身体局部有热,比如手足心热,心胸部有热感,解大、小便时肛门、尿道有灼热感等。不耐受热、耐冬不耐夏。

  “黄、赤”

  黄,指分泌物及排出物的颜色黄,如尿黄、涕黄、痰黄;赤,即指皮肤粘膜的颜色发红,如面色、唇色、舌色、咽喉、眼睛发红。

  “稠”

  指人体的一些分泌物、排泄物是黏稠的。如鼻涕稠,痰稠难咯,妇女带下黏稠,眼屎多且粘住眼皮。

  “燥”

  指人体的官窍失去滋润而干燥。如口唇、咽喉、鼻孔等干燥,口渴多饮,小便量少、大便干结。

  “动”

  与寒相反,偏热的人喜动不喜静,肢体动作频繁。如烦躁,坐立不安,话多,睡觉时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以上是寒、热的辨别要点,对于寒、热的判断必须注重整体性,不能只抓住其中一点,而是要综合分析。如,寒证病人的痰、涕、带下色白质稀的同时,通常没有太浓烈的气味;而热证病人的痰、涕、带下色黄质稠的同时,还夹杂着较浓烈的异味,口气也较重,大、小便之气味也会比平时更臭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