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数据库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医中药 > 中药方剂 > 方剂数据库 >

和解剂——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半夏半升,洗(12g)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各9g) 黄连一两(3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甘草三两,炙(9g)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 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方解】 此方所治之痞,原系小柴胡汤证误行泻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以致寒热互结,而成心下痞。痞者,痞塞不通,上下不能交泰之谓。心下即是胃脘,属脾胃病变。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今中气虚弱,寒热互结,遂成痞证。脾为阴脏,其气主升,胃为阳腑,其气主降,中气既伤,升降失常,故上见呕吐,下则肠鸣下利。本方证病机较为复杂,既有寒热错杂,又有虚实相兼,以致中焦失和,升降失常。治当调其寒热,益气和胃,散结除痞。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泄热开痞。以上四味相伍,具有寒热平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互结,又缘于中虚失运,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综合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是为本方的配伍特点。使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可除,呕利自愈。

  本方即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而成。因无半表证,故去解表之柴胡、生姜,痞因寒热互结而成,故加寒热平调之黄连、干姜,变和解少阳之剂,而为调和肠胃之方。后世师其法,随证加减,广泛应用于中焦寒热互结,升降失调诸证。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升降失常,而致肠胃不和的常用方,又是体现平调寒热、苦降辛开治法的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为证治要点。因气滞或食积所致的心下痞满,不宜使用。

  2.加减法:湿热蕴积中焦,呕甚而痞,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干姜,加枳实、生姜以下气消痞止呕。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症见痞、呕、下利者。

  【附方】

  1.生姜泻心汤(《伤寒论》) 生姜四两,切(12g) 甘草三两,炙(9g) 人参三两(9g) 干姜一两(3g) 黄芩三两(9g) 半夏半升,洗(9g) 黄连一两(3g) 大枣十二枚(4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功用:和胃消痞,宣散水气。主治:水热互结痞证。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者。

  2.甘草泻心汤(《伤寒论》) 甘草四两(12g)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各9g) 黄连一两(3g)炙 大枣十二枚(4枚) 半夏半升(9g)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功用;和胃补中,降逆消痞。主治:胃气虚弱痞证。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

  3.黄连汤(《伤寒论》) 黄连 甘草炙 干姜 桂枝各三两(各9g) 人参二两(6g) 半夏半升,洗(9g) 大枣擘,十二枚(4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功用:寒热并调,和胃降逆。 主治:上热下寒证。胸脘痞闷,烦热,气逆欲呕,腹中痛,或肠鸣泄泻,舌苔白滑,脉弦者。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