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数据库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医中药 > 中药方剂 > 方剂数据库 >

和解剂——达原饮

  达原饮

  《温疫论》

  【组成】 槟榔二钱(6g) 厚朴一钱(3g) 草果仁五分(1.5g) 知母一钱(3g) 芍药一钱(3g) 黄芩一钱(3g) 甘草五分(1.5g)

  【用法】 上用水二盅,煎八分,午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 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边深红,舌苔垢腻,或苔白厚如积粉。

  【方解】 本方是为瘟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而设。《重订通俗伤寒论》说:“膜者,横膈之膜;原者,空隙之处。外通肌腠,内近胃腑,即三焦之关键,为内外交界之地,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 。《温疫论》说:“疫者感天地之疠气,……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瘟疫邪入膜原半表半里,邪正相争,故见憎寒壮热;瘟邪疫毒内侵入里,导致呕恶、头痛、烦躁、苔白厚如积粉等一派秽浊之候。此时邪不在表,忌用发汗;热中有湿,不能单纯清热;湿中有热,又忌片面燥湿。当以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为法。方用槟榔辛散湿邪,化痰破结,使邪速溃,为君药。厚朴芳香化浊,理气祛湿,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共为臣药。以上三药气味辛烈,可直达膜原,逐邪外出。凡温热疫毒之邪,最易化火伤阴,故用白芍、知母清热滋阴,并可防诸辛燥药之耗散阴津;黄芩苦寒,清热燥湿,共为佐药。配以甘草生用为使者,既能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清热解毒之功,可使秽浊得化,热毒得清,阴津得复,则邪气溃散,速离膜原,故以“达原饮”名之。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瘟疫初起或疟疾,邪伏膜原的常用方。以憎寒壮热,舌红苔垢腻如积粉为辨证要点。

  2.加减法:如兼胁痛、耳聋、寒热、呕而口苦,此邪热溢于少阳经,本方加柴胡以引经;如兼腰背项痛,此邪热溢于太阳经,本方加羌活以引经;如兼目痛、眉棱骨痛、眼眶痛、鼻干不眠,此邪热溢于阳明经,本方加干葛以引经 。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疟疾、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脑炎属温热疫毒伏于膜原者。

  【附方】

  1.柴胡达原饮(《重订通俗伤寒论》) 柴胡钱半(5g) 生枳壳钱半(5g) 川朴钱半(5g) 青皮钱半(5g) 炙草七分(2g) 黄芩钱半(5g) 苦桔梗一钱(3g) 草果六分(2g) 槟榔二钱(6g) 荷叶梗五寸(6g) 水煎服。 功用:宣湿化痰,透达膜原。 主治:痰湿阻于膜原证。胸膈痞满,心烦懊  ,头眩口腻,咳痰不爽,间日发疟,舌苔厚如积粉,扪之糙涩,脉弦而滑。

  2.清脾饮(《济生方》) 青皮去白 厚朴姜汁炒 白术 草果仁 柴胡去芦 茯苓 黄芩 半夏汤泡七次 甘草炙,各等分  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功用:燥湿化痰,泄热清脾。 主治:疟疾,热多寒少,口苦咽干,小便赤涩,脉来弦数。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