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数据库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医中药 > 中药方剂 > 方剂数据库 >

解表剂——桂枝汤(2)

  3.桂枝加桂汤(《伤寒论》) 桂枝去皮,五两(15g) 芍药三两(9g) 生姜切,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3枚)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功用: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主治:心阳虚弱,寒水凌心之奔豚。太阳病误用温针或因发汗太过而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胸,起卧不安,有发作性者。

  4.桂枝加芍药汤(《伤寒论》) 桂枝去皮,三两(9g) 芍药六两(18g) 甘草炙,二两(6g) 大枣擘,十二枚(3枚) 生姜切,三两(9g)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土虚木乘之腹痛。

  上述四方皆为桂枝汤类方,其证之病机以营卫不和或气血阴阳失调为共性,故用桂枝汤和营卫、调阴阳。前二方主治证以外感风寒表虚为基本病机,桂枝加葛根汤主治外感风寒,太阳经气不舒,津液不能敷布,经脉失去濡养之恶风汗出、项背强而不舒,故用桂枝汤加葛根以解肌发表,升津舒经;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治风寒表虚证兼见肺失肃降之喘逆,故加厚朴、杏仁降气平喘。后二方因药量之变化,已由治表之剂变为治里之方,其中桂枝加桂汤主治太阳病发汗太过,耗损心阳,心阳不能下蛰于肾,肾中寒水之气上犯凌心所致的奔豚病,故加桂二两以加强温通心阳,平冲降逆的作用;桂枝加芍药汤主治太阳病误下伤中,邪陷太阴,土虚木乘之腹满,故用桂枝汤通阳温脾,倍芍药以柔肝缓急止痛。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恶寒,  恶风,  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吴谦,等《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1:“名曰桂枝汤者,君以桂枝也。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酸寒,酸能收敛,寒走阴营。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生姜之辛,佐桂枝以解表;大枣之甘,佐芍药以和中。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调和中气,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以桂芍之相须,姜枣之相得,借甘草之调和,阳表阴里,气卫血营,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相和也。而精义在服后须臾啜稀粥以助药力。盖谷气内充,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入之邪不能少留,将来之邪,不得复入也。又妙在温覆令一时许,  微似有汗,是授人以微汗之法也。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禁人以不可过汗之意也。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凡中风、伤寒,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皆得而主之。”

  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卷上:“桂枝汤,和方之祖,故列于首。《太阳篇》云:桂枝本为解肌,明非发汗也。桂枝、甘草辛甘化阳,助太阳融会肌气;芍药、甘草酸甘化阴,启少阴奠安营血。姜通神明,佐桂枝行阳。枣泄营气,佐芍药行阴。一表一里,一阴一阳,故谓之和。加热粥,内壮胃阳助药力,行卫解腠理郁热,故曰解肌。邪未入营,而用白芍者,和阳解肌,恐动营发汗,病反不除。观此足以贯通全部方法,变化生心,非仲圣其孰能之?”

  【临床报道】

  桂枝汤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凡属营卫不和证者,常奏奇效。姚氏以本方为主治疗24例内伤发热,其中功能性发热18人,不明原因发热6人,既往有传染病史3人。水煎温服,2周为1疗程。结果,痊愈16例,占66.7%;有效2例,占8.3%;好转4例,占16.7%;无效2例,占8.3%,总有效率为91.67%。[姚鹤年,等.桂枝汤加味治疗内伤发热24例。辽宁中医杂志 1989;13(1):19]

  桂枝汤对一些过敏性疾病见有风寒表虚证候者,疗效颇佳,应用亦广。陈氏以本方为主方,水煎分2次温服,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主要症状为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水样涕,畏冷,鼻粘膜苍白,水肿,严重者头疼,咽疼或吞咽有异物感等。结果:显效48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100%。随访半年无复发者52例,有复发但症状减轻者7例,发作如初者1例,复发率为13.3%,重复治疗仍然有效。[陈敬坚.桂枝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0;16(4):18]

  【实验研究】

  已有的研究表明,桂枝汤不仅具有较强的抗炎、镇静、镇痛、镇咳、平喘、祛痰作用,且对体温和汗腺呈双向性调节作用。为了进一步探讨桂枝汤对体温双向性调节的作用机理,中国中医研究院霍海如等人从桂枝汤中提取分离的有效部位A(Fr.A)与全方作用一样,对体温呈双向性调节。由此,观察了Fr.A对体温双向性调节的机理。实验发现在酵母诱导的发热大鼠中,Fr.A能降低隔区精氨酸加压素(AVP)和下丘脑神经加压素(NT)含量,对下丘脑AVP含量无影响;在安痛定诱导的低体温大鼠中,Fr.A能提升下丘脑,隔区AVP含量和下丘NT脑含量。结果提示,Fr.A对发热动物的解热作用与影响下丘脑NT和隔区AVP的释放有关;抑制中枢AVP和NT的释放或利用参予Fr.A对低体温的调节过程。[霍海如,等.桂枝汤有效部位A对体温双向性调节作用机理。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999;5(1):33]

  组方配伍研究发现,全方抗炎、抑制病毒增殖、增强单核巨嗜细胞系统( RES)功能的作用显著强于组成药味的各种组合,全方减去任何一个药味都会影响疗效。方中各组成药味在全方所起的作用不同,桂枝在抗炎作用上是主要的,芍药在抑制病毒、大枣在提高RES功能上是主要的。方中各组成药配合有协同或拮抗,但以协同为主。如桂枝伍芍、姜、枣,均能增强抗炎作用;芍药配姜、枣、草,均能增强抑制病毒作用;桂枝配伍生姜、甘草配伍芍药、大枣,均能增强RES吞噬活性,而大枣与芍药配伍,则拮抗RES的吞噬活性。[田安民,等.桂枝汤药理作用的初步研究。中成药研究 1983;(3):25]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