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
时间:2023-01-22 00:00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次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71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肝是人体五脏之一,在五行中属“木”,主要生理功能为主疏泄和主藏血,其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与自然界中的春气相通应。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筋,包括肌腱、韧带和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具有连接关节、肌肉,主司关节运动的机能。筋依赖于肝血和肝气的濡养。肝血充足,筋得其养,才能运动灵活而有力。肝血充足,筋力强健,运动灵活,则能耐受疲劳,故称肝为“罢极之本”。如果肝血亏虚,筋脉失养,则运动能力就会减退。比如,老年人动作迟缓,运动不灵活,容易疲劳,就是由于肝血、肝气衰少,不能养筋的原因。
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是筋的延续,所以有“爪为筋之余”之说。爪甲也需要依赖肝血和肝气的濡养,因而肝血、肝气的盛衰,可以从爪甲的色泽和形态上表现出来。肝血充足,则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萎软而薄,枯而色夭,甚则变形、脆裂。
2、在窍为目。目为眼睛,又称“精明”。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五脏六腑之精的濡养,但与肝关系最密切,与肝血的濡养和肝气的疏泄密不可分。肝的经脉上连目系,肝之血气循此经脉上注于目,使其发挥视物辨色功能。如《灵枢·脉度》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若肝阴肝血不足,则会导致两目干涩、视物不清、目眩、目眶疼痛等症;肝经风热则目赤痒痛;肝风内动则目睛上吊、两目斜视;因情志不畅,致肝气郁结,久而火动痰生,蒙阻清窍,可致二目昏蒙,视物不清。所以正是由于肝与目在生理病理上关系密切,临床上凡目疾以治肝为主。
3、在志为怒。怒是人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由肝之精气所化,故说肝在志为怒。一般来说,怒,在一定限度内的正常发泄不仅对人体无害,反而有利于肝气的疏导和调畅。但大怒或郁怒不解,则容易伤肝,比如,大怒可致肝气升发太过,疏泄过亢;而郁怒不解可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所以有“怒伤肝”之说。由于怒以肝之气血为生理基础,所以肝的气血失调常可引起怒志的异常改变。当肝气过亢,或肝阴不足、肝阳偏亢时,常可表现出易于激动,情绪失控,易于发怒。肝气虚、肝血不足时,则易于产生郁怒之变。所以,临床上治怒当调肝,如郁怒治以疏肝之法。
4、在液为泪。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由肝精肝血经肝气疏泄于目而化生。泪有濡润眼球、保护眼睛的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泪液的分泌,是濡润而不外溢,但在异物进入眼中时,泪液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洁眼球和排除异物的作用。此外,在极度悲哀的情况下,泪液的分泌也可大量增多。肝脏机能失调,可见泪液分泌、排泄异常。如肝血不足,泪液分泌减少,常见两目干涩;如肝经风热或肝经湿热,可见目眵增多,迎风流泪等。
5、与春气相通应。五脏与自然界四时阴阳相通应,肝主春,肝与春气相通应。春季为一年之始,阳气始生,自然界生机勃发,万物欣欣向荣。而人体之肝气升发,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为“阴中之少阳”,故肝与春气相通应。肝气随春而盛,升发而畅达。如《素问·诊要经终论》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因此,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春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畅达之性,如保持心情开朗舒畅,力戒暴怒忧郁,夜卧早起等。春季天气转暖而风气偏胜,人体之肝气应之而旺,所以素体肝气偏旺、肝阳偏亢或脾胃虚弱之人在春季易发病,可见眩晕、烦躁易怒、中风昏厥,或情志抑郁,或两胁肋部疼痛、胃脘痞闷、嗳气泛恶、腹痛腹泻等症状。
作者简介
王蓓蓓:1980年11月出生,山东潍坊人,讲师。2006年云南中医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参编《医学正旨择要》、《重订医门揽要》及西部精品教材《内经选读》。发表《儒学的时空观与恒动观对中医学的影响》等九篇论文,主持云南省教育厅课题项目一项,参与各级各类项目八项。
- 上一篇:肾藏精的生理效应
- 下一篇:认识肝脏,从生理特性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