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行与五脏
时间:2023-01-22 00:00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次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26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自然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学说在中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有很多,对于五脏(肝、心、脾、肺、肾),主要是运用五行的特性来分析和归纳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组织器官和精神情志等各种机能活动,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并与自然环境相联系,建立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1、阐述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采用“取象比类”的方法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部分生理功能。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用以类比肝喜条达而恶抑郁,疏通气机的生理机能,故肝属木;火有温热、向上、光明的特性,用以类比心阳对人体的温煦作用,心所主的血液在心阳的温煦下循行全身,故心属火;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用以类比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以营养脏腑形体,为气血生化之源,故脾属土;金性清肃、收敛、清洁,用此来类比肺以清肃下降为顺,清除废物,故肺属金;水具有滋润、下行、闭藏的特性,用以类比肾具有藏精、主水液的功能,故肾属水。
2、建立人体组织结构的分属
中医学在五行与五脏对应关系的基础上,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以六腑(实际上是五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为配合,支配五体(筋、脉、肉、皮毛、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组织(爪、面、唇、毛、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组织的结构系统,从而为脏象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
3、构建天人一体的藏象系统
除了将人体的脏腑组织结构分别归属于五行外,同时也将自然界的有关事物和现象与五行之间进行了归属。例如,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与自然界的五方、五气、五味、五色等相应,这样就把人与自然环境统一起来。这种归类方法,不仅说明了人体内在脏腑的整体统一,而且也反映出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如春应东方,风气主令,故气候温和,气主生发,万物滋生。人体肝气与之相应,肝气旺于春。这样就将人体肝系统和自然春木之气统一起来,从而反映出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整体观念,构建出天人一体的藏象系统。
4、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医五行学说对五脏五行的分属,不仅阐明了五脏的功能和特性,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用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联系: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的功能正常可助心行血。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阳温煦脾土,助脾运化。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如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可抑制肝阳的上亢。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致于虚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使其不致过亢。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土可克之。这种生克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对立统一。
五脏功能多样,其相互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五行理论本身有其局限性,并不能完全解释五脏的所有功能及五脏之间复杂的内在联系。
作者简介
王蓓蓓:讲师。医学硕士,现任教于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参编《医学正旨择要》、《重订医门揽要》及西部精品教材《内经选读》。发表《儒学的时空观与恒动观对中医学的影响》等九篇论文,主持云南省教育厅课题项目一项,参与各级各类项目八项。
- 上一篇:五行的制化与胜复
- 下一篇:五行学说的应用——指导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