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五行

时间:2023-01-22 00:00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本文为《跟我学中医》专栏第21期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与分享!每天学一点,健康生活常相伴!

  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

  古代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五行学说属于古代哲学的范畴,也就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着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并且将看到的事物进行加工整理的一种方法。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及变化。

  五行最初的涵义与“五材”有关。“五材”就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左传•襄公二十七年》里说:“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意思就是说木、火、土、金、水这五种物质是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就如《尚书正义》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在此基础上,古人又将其发展为“元素说”,认为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元素,是构成宇宙万物的物质本源,这五种物质元素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世界上复杂的众多事物。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尚书•周书•洪范》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至此,五行已从木、火、土、金、水五种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事物中抽象出来了,上升为哲学的理性概念,并且运用抽象出来的五行特性,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分为五类,而且还运用五行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各种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因此,五行学说成为了一种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宇宙变化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尚书•周书•洪范》中“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也成为了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描述。

  1、“木曰曲直”

  曲,屈也;直,伸直。引申为生长、升发、舒畅、条达。凡是具有这样性质的事物或现象,都归属于“木”。

  2、“火曰炎上”

  炎,炎热、光明;上,上升。引申为炎热、上升、光明。凡是具有这样性质的事物或现象,就可归属于“火”。

  3、“土爰稼穑”

  爰,通“曰”;稼,播种;穑,收获。“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土”的特性引申为生化、承载、受纳。具有这样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归属于“土”。

  4、“金曰从革”

  从,顺从;革,变革。从革,指金有刚柔相济、顺从变革之意。引申为沉降、肃杀、收敛。具有这样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可归属于“金”。

  5、“水曰润下”

  润,滋润;下,向下、下行。引申为凡具有滋润、下行、寒凉、闭藏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水”。

  从对五行特性的描述可见,此时的“五行”已超越了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

作者简介

  谢薇:讲师。2007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基础》的教学及少数民族医药理论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厅级课题2项,参编论著1部,发表论文近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