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数据库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医中药 > 中药方剂 > 方剂数据库 >

清热剂——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葛根半斤(15g) 甘草二两炙(6g) 黄芩三两(9g)  黄连三两(9g)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方解】 本方证是因伤寒表证未解,邪陷阴明所致。此时表证未解,里热已炽,故见身热口渴,胸闷烦热,口干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于肌表则汗出;热邪内迫,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脉数,皆为里热偏盛之象。表未解而里热炽,治宜外解肌表之邪,内清肠胃之热。方中重用葛根为君,甘辛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以苦寒之黄连、黄芩为臣,清热燥湿,厚肠止利。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本方佐使。四药合用,外疏内清,表里同治,使表解里和,热利自愈。

  原方先煮葛根,后纳诸药,可使“解肌之力优而清中之气锐”(《伤寒来苏集》)。

  《方剂学》五版、六版教材将本方归属于表里双解,然从药物配伍作用来看,显然以清里热为主,正如尤怡所云:“其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故将本方列入清热剂。由于葛根能清热升阳止利,汪昂称之“为治泻主药”,故本方对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简称葛根芩连汤,是治疗热泻、热痢的常用方,对于热泻、热痢,不论有无表证,皆可用之。临证以身热下利,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若虚寒下利者忌用。

  2.加减法:腹痛者,加炒白芍以柔肝止痛;热痢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榔以行气而除后重;兼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夹食滞者,加山楂以消食。

  3.现代运用: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属表证未解,里热甚者,均可加减应用。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尤怡《伤寒贯珠集》卷2:“邪陷于里者十之七,而留于表者十之三,其病为表里并受之病,故其治亦宜表里两解之法。……葛根解肌于表,芩、连清热于里,甘草则合表里而并和之耳。盖风邪初中,病为在表,一入于里,则变为热矣,故治表者,必以葛根之辛凉;治里者,必以芩、连之苦寒也。”

  汪昂《医方集解·表里之剂》:“此足太阳、阳明药也,表证尚在,医反误下,邪入阳明之腑,其汗外越,气上奔则喘,下陷则利。故舍桂枝而用葛根,专治阳明之表,加芩、连以清里热,甘草以调胃气,不治利而利自止,不治喘而喘自止矣。又太阳表里两解之变法也。”

  【临床报道】

  葛根芩连汤口服并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型。疗效标准:参照1992年第四届全国消化系统学术会上制定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标准。本组56例,用药2个疗程,痊愈28例,显效20例,好转8例,疗效较好。[常建国,等. 中药口服及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6例体会。 甘肃中医 2000;13(3):36]

  【实验研究】

  观察葛根芩连汤对多种模型动物血糖的影响以初步探讨其降低动物血糖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正常和四氧嘧啶(ALX)诱导高血糖小鼠、ALX致糖尿病(DM)模型小鼠,分别口服药物,测定其空腹血糖(FBG)及地塞米松(DX)致胰岛素抵抗(IR)、糖耐量减退(IGT)模型大鼠口服葡萄糖(OGTT)后2小时血糖(2hBG)。结果:该方能拮抗ALX诱导小鼠高血糖(P<0.01),明显降低正常小鼠和ALX-DM模型小鼠FBG(P<0.05~0.01),降低FBG和OGTT后2hBG(P<0.01),改善DX致IR模型大鼠的IGT。说明葛根芩连汤具有磺脲类及双胍类药物的降糖作用。[潘竞锵,等.葛根芩连汤降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新药杂志 2000发;9(3):168]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