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数据库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医中药 > 中药方剂 > 方剂数据库 >

祛湿剂——猪苓汤

   猪苓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碎,各一两(各10g)

  【用法】 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阿胶分二次烊化)。

  【功用】 利水养阴清热。

  【主治】 水热互结证。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等,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又治血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满痛者。

  【方解】 伤寒之邪传入于里,化而为热,与水相搏,遂成水热互结,热伤阴津之证。水热互结,气化不利,热灼阴津,津不上承,故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阴虚生热,内扰心神,则心烦不寐。水气上逆于肺则为咳嗽,流于胃脘则为呕恶,注于大肠则为下利。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为里热阴虚之征。治宜利水清热养阴。方中以猪苓为君,取其归肾、膀胱经,专以淡渗利水。臣以泽泻、茯苓之甘淡,益猪苓利水渗湿之力,且泽泻性寒兼可泄热,茯苓尚可健脾以助运湿。佐入滑石之甘寒,利水、清热两彰其功;阿胶滋阴润燥,既益已伤之阴,又防诸药渗利重伤阴血。五药合方,利水渗湿为主,清热养阴为辅,体现了利水而不伤阴,滋阴而不碍湿的配伍特点。水湿去,邪热清,阴津复,诸证自除。血淋而小便不利者,亦可用本方利水通淋,清热止血。

  本方与五苓散均为利水渗湿之常用方,其中泽泻、猪苓、茯苓为二方共有药物,皆治小便不利,身热口渴。然五苓散证乃因水湿内盛,膀胱气化不利,故以泽泻、二苓利水渗湿,配伍桂枝温阳化气,兼解太阳未尽之邪,而成温阳化气利水之剂。本方所治之证乃因邪气入里化热,水热互结,灼伤阴津而成里热阴虚,水气不利之证,故以猪苓、泽泻、茯苓利水渗湿,佐以滑石清热利湿,阿胶滋阴润燥,共成利水清热养阴之方。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以利水为主,兼以养阴清热,主治水热互结而兼阴虚之证。以小便不利,口渴,身热,舌红,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因其性渗利,若内热盛,汗出多而渴者忌用。

  2.加减法:本方可用于热淋、血淋、尿血之属于水热互结而兼阴虚者。用治热淋,可加栀子、车前子,以清热利水通淋;用治血淋、尿血,可加白茅根、大蓟、小蓟以凉血止血。

  3.现代运用:适用于泌尿系感染、肾炎、膀胱炎、产后尿潴留等,属水热互结兼阴虚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2.方论选录

  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3录赵羽皇:“仲景制猪苓一汤,以行阳明、少阴二经水热,然其旨全在益阴,不专利水。盖伤寒在表,最忌亡阳,而里虚又患亡阴。亡阴者,亡肾中之阴与胃中之津液也。故阴虚之人,不但大便不可轻动,即小水亦忌下通,倘阴虚过于渗利,津液不致耗竭乎?方中阿胶养阴,生新去瘀,于肾中利水,即于肾中养阴。滑石甘滑而寒,于胃中去热,亦于胃家养阴。佐以二苓之淡渗者行之,既疏浊热,而又不留其瘀壅,亦润真阴,而不苦其枯燥,源清而流有不清者乎?顾太阳利水用五苓者,以太阳职司寒水,故急加桂以温之,是暖肾以行水也。阳明、少阴之用猪苓,以二经两关津液,特用阿胶、滑石以润之,是滋养无形以行有形也。利水虽同,寒温迥别,惟明者知之。”

  【临床报道】

  猪苓汤加味治疗肾积水45例,取得良好疗效。治疗结果:痊愈38例,好转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刘守洪.猪苓汤治疗肾积水45例。山东中医杂志 1995;14(8):345]

  【实验研究】

  雄性Wistar大鼠禁食18小时,使其水负荷量为5ml或10ml,口饲蒸馏水调制的猪苓汤,每小时测定排尿量及尿电解质浓度,观察猪苓汤对大鼠的利尿作用,结果:排尿量与水负荷量相同时,在用猪苓汤1~2小时后达到最大,其后渐减。在5ml/100g体重的水负荷量下,即使以实验所用的用量范围使用猪苓汤,排尿量亦不增加,反而呈现用量依赖性的减少。若用10ml/100g体重的水负荷量,在应用猪苓汤1小时后见排尿量显著增加。各种剂量均未见Na+、K+、Cl-的排泄明显变化。[油田正树,等.猪苓汤的药理学研究。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3;5(3):181]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