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医说》

您当前的位置: > 健康科普 > 科普专栏 > 《青年中医说》 >

张吉成:虚火作祟脉胀满、秘阳缓脉降血压

时间:2024-10-24 16:10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01【患者资料】

  王某,女,34岁,2021年03月21日初诊。

  02【首诊证候】

  主诉:发现血压升高2年余。

  病史:患者自诉有高血压家族史,2019年年初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在某医院中医师建议下,口服中成药“强力定眩片”,每天3次,每次6片。

  初期血压能够控制在正常范围。近一年来,口服“强力定眩片”,血压仍然偏高,收缩压波动在140mmHg-150mmHg之间,舒张压波动在90mmHg-100mmHg之间。同时出现眩晕症状,眩晕程度与血压高低成正比。

  主症:头晕目眩,严重时出现视物旋转,四肢不温,冬天手脚冰凉,容易上火,进食香燥食品即会引起咽痛不适。疲劳乏力,精神不振,舌质淡嫩,舌苔白腻,脉弦滑沉细,寸旺尺弱。血压145/90mmHg。

  03【辨证论治】

  诊断:阴火、脉胀。

  辨证:阳虚阴寒,相火不密,虚阳窜脉,痰浊内伏。

  治法:温阳散寒,引火归元,涤痰泄浊,秘阳缓脉。

  方药:四逆汤合封髓丹加味。

  (本案所用中药全部是免煎颗粒剂,以下复诊中不再标注。)

  附片60g、干姜10g、肉桂15、黄柏9g、砂仁6g、降香10g 、川芎9g、木瓜10g、炒白芍15g、乌梅15g、煅紫石英15g、盐小茴香10g、盐车前子15g、甘草6g。(7剂)

  医嘱:一剂药分成3袋,每天3次,每次1袋,餐后半小时开水调服。

  忌口:生冷、寒凉及水果。(本案复诊医嘱及忌口相同,下文省略。)

  04【随诊】

  2021年03月26日二诊:

  血压未见明显下降,然而眩晕减轻,未再出现视物旋转,四肢不温,容易上火,舌质淡嫩,舌苔白腻,脉弦滑沉细。

  前方减川芎、降香、白芍,加益母草、泽泻、川牛膝、茺蔚子、炒王不留行、射干。

  附片60g、干姜10g、肉桂10g、黄柏9g、砂仁6g、木瓜10g、川牛膝20g、泽泻20g、益母草20g、茺蔚子10g、炒王不留行20g、乌梅20g、煅紫石英20g、盐小茴香10g、盐车前子15g、射干10g、甘草6g。(7剂)

  2021年04月04日三诊:

  血压下降,控制在正常范围。未再出现上火症状,舌质淡嫩,舌苔薄腻,脉弦滑沉细。前方加降香10g、姜半夏10g。

  2021年04月12日四诊:

  血压控制平稳,前诊处方原方继续服用。

  2021年04月19日五诊:

  前一周月经期,血压波动,最高达到140/95mmHg,处于偏高状态,头晕头痛,四肢转温,舌质淡嫩,舌苔白腻,脉弦滑沉细。

  附片60g、生姜10g、白术12g、白芍30g、茯苓30g、泽泻30g、益母草20g、降香10g、天麻15g、川牛膝20g、乌梅20g、酒黄连6g、牡蛎30g。

  2021年04月26日六诊:

  血压控制平稳,前诊处方加盐车前子20g。

  2021年05月03日七诊:

  血压控制平稳,前诊处方加姜半夏9g,附子减为45g。

  2021年05月10日八诊:

  血压控制平稳,经期将至,前诊处方加当归尾10g。

  2021年05月17日九诊:

  月经期血压未出现波动,前诊处方减当归尾。

  2021年05月24日十诊:

  血压控制平稳,前诊处方加射干10g。

  2021年05月31日十一诊:

  血压控制平稳,前诊处方原方继续服用。

  2021年06月07日十二诊:

  血压110/70mmHg,前诊处方原方继续服用。

  2021年06月15日十三诊:

  经期血压稍微偏高,血压最高值144/86mmHg,前诊处方去射干,加莲子心6g。

  2021年06月21日十四诊:

  血压控制在120/80以内,前诊处方去降香,加凌霄花6g。

  患者一直坚持复诊,以前因血压偏高,一直避孕,现在在中药治疗下,连续三个月血压平稳,身体未见明显不适症状,建议可以备孕。

  05【按语】

  1、关于高血压病的中医诊断:

  (1)高血压是西医学的病名,中医根据高血压患者经常出现的眩晕、头痛症状,把高血压诊断为眩晕、头痛。但是有很多高血压患者并没有出现眩晕、头痛的症状,而血压却居高不下。况且低血压也会引起眩晕、头痛。所以沿用眩晕、头痛来诊断高血压,就显得不合时宜,也不利于指导治疗用药。

  (2)王清海教授倡导用《黄帝内经》提出的“脉胀”,来作为高血压的诊断,从“脉胀”理论来指导高血压的辨治,得到了中医界许多有识之士的赞同,值得推广。

  (3)“脉胀”是基于中医血脉学说对高血压病所下的中医学定义。“脉胀”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营卫气血运行异常,导致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不畅,压力增大,临床以“脉搏胀满”为特征的一种血脉疾病。与西医学“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的概念保持一致。

  2、扶阳理论对高血压的认识:

  (1)高血压是一种虚火表现。

  心主血脉,“脉胀”(高血压)是因为阳虚阴寒,相火不秘,虚火扰心窜脉,血液激荡,导致脉搏胀满,引起血压升高。

  因为高血压是一种由阳虚引起的虚火表现,所以对高血压的第一诊断是“阴火”,第二诊断才是“脉胀”,这样诊断对指导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2)高血压的病位主要在血脉,与五脏密切相关。

  脉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属于“奇恒之腑”,是一个单独的脏腑。心主血脉,是脉胀理论的基础。虚火扰心窜脉是导致脉管中血流激荡,引起脉搏胀满,出现血压升高的基本病机。虚火理论涉及君火、相火、命火等,与五脏相关。

  (3)五脏并调,秘阳缓脉(秘阳降压)是“脉胀”(高血压)的根本治法。

  (4)四逆汤合封髓丹是治疗“脉胀”(高血压)的基础方剂。

  (5)适时涤痰通络、熄风活血、引血下行是“脉胀”(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

  3、本案治疗心得

  (1)以四逆汤合封髓丹为基础方,秘阳安相,引火归元,交通心肾,通脉缓胀,达到从脏腑治血脉的目的。

  (2)脏有心主相火之阴,腑有三焦相火之阳。降敛相火在脉胀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是控制血压的关键环节。

  (3)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在高血压初期中医即介入治疗,能够达到纯中药控制血压的效果,可以避免长期服用降压药。

  4、本案初诊处方用药简析

  四逆汤合封髓丹(附片、干姜、肉桂、黄柏、砂仁、甘草):温阳散寒,引火归元,交通心肾,明君安相,配伍紫石英温镇潜阳,加强秘阳伏火的功效;

  川芎、炒白芍:升肝降胆,行气活血,缓和脉胀;

  降香、木瓜:引血下行,降敛虚火,协同芎芍缓脉;

  炒小茴香温升乙木、乌梅温降甲木、车前子通利三焦。

  诸药合用,在交通心肾的基础上,重视肝胆的疏达与敛降,共奏温阳散寒,引火归元,涤痰泄浊,秘阳缓脉之功。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