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卵期同房真的能提高受孕几率吗?

时间:2024-10-22 11:47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备孕夫妇常选女性排卵期同房以增加受孕几率。但有人在此“关键”时刻表现不佳。那么,挑选同房日期的做法到底科不科学呢?

  笔者在跟师问诊时遇到一位备育二胎的患者,其说道:“平素夫妻二人感情和睦,其妻子在备孕过程中密切关注排卵期,有一次因其在妻子排卵期内带有压力急切同房失败,自此,每当临近妻子排卵期时,患者内心就充满畏惧、不自信,特此来诊。”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对排卵期同房的科学性进行探讨。

  一、排卵期同房科学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女性排卵的生理过程。女性一生中大约只有400~500个卵泡能够发育成熟并排卵。在每个月的生育期内,虽然会有一批卵泡开始发育,但经过自然选择,通常只有一个优势卵泡能够完全成熟并排出卵子。而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的存活时间相对较短,大约为1天;卵子在排出后也仅有12~24小时的存活时间。因此,精子与卵子必须在限定时间——排卵后24小时以内相遇,是受精的必备条件之一。

  1995年,西方有研究显示,与排卵有关的时间对受孕机会有很大影响。其在观察试图怀孕的221名健康女性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怀孕都可以归因于排卵日结束的六天内。此外,一项评估排卵预测方法对试图受孕的夫妇的时机的益处和风险综述显示,没有足够的数据来得出关于定时对活产、不良事件和临床妊娠结局的有效性的结论。与没有排卵预测的相比,定时可能会提高妊娠率,但是这些证据的质量为低到极低,因此应谨慎对待研究结果。与塔蒂亚娜·吉本斯得出的尿排卵试验与无排卵预测的相比,尿排卵检测可能会增加尝试受孕夫妇的活产概率(风险比(RR)1.36,95%置信区间(CI)1.02至1.81,1项RCT,n=844,中等质量证据)的结论相仿。因此,排卵期同房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仍需大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二、是什么导致了受孕失败?

  从女性角度看,即便在排卵期同房,也需多方面条件配合才能成功受孕,除了有成熟的优势卵泡排出,还需要输卵管通畅、子宫内膜厚度与受精卵着床相匹配以及男性的精液参数正常等。任何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不孕。

  从男性角度来说,除了自身精液参数异常等病理性因素以外,不育男性常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如内向、易怒、焦虑等。此外,不育男性中勃起功能障碍(ED)的患病率较高,特别是排卵期性交失败较为常见。

  三、如何科学监测排卵期?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自测和就医时监测排卵期的方法:

  1.排卵日的计算公式

  一般来说,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的14日左右,排卵日前5天和后4天均属于排卵期。

  若是平时月经不太规律,那排卵期可以通过公式进行计算:

  排卵期起点=最短月经周期天数-18天排卵期终点=最长月经周期天数-11天

  2.基础体温测定法

  一般来说,排卵当天基础体温最低;排卵后,体温将升高0.3~0.5摄氏度。

  但该方法干扰因素较多,如发热性疾病、手术、药物、各种影响睡眠的因素等。测定要求在充分睡眠后(熟睡4小时以上),未起床时以口腔舌下测定较准确,读取体温后并在表中按要求记录,根据基础体温曲线判定排卵时间。

  3.排卵试纸法

  排卵试纸是通过检测尿液中的促黄体生成素(LH)进行排卵监测的。一般排卵试纸显示强阳性后的24~48小时内会排卵。

  4.生殖激素测定法

  血液中的雌二醇(E2)主要来自优势卵泡,在卵泡发育进入活跃期后上升,并成倍递增,排卵前24~36小时达峰值(雌激素第一峰,>732pmol/L),提示卵泡发育成熟;排卵后快速下降,约为峰值的50%。

  血促黄体生成素(LH)在卵泡期及黄体期均处于低值,约5~10U/L,排卵前由于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在E2峰后形成LH峰(40~200U/L),峰顶一般在排卵前10~24小时,平均约16小时。

  卵泡期孕酮(P)水平非常低,排卵前与LH峰上升同步,有一缓慢上升,排卵后卵巢黄体形成,在排卵后1周,形成孕激素峰。以血P≥15.85nmol/L作为排卵的标准,提示本周期已排卵。

  5.阴道超声卵泡监测

  阴道超声卵泡监测为女性提供了一种直观且准确地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的方法。当B超显示卵泡直径在1.5~2.5厘米范围内时,通常意味着排卵的可能性较高。在排卵期,卵巢的供血会发生变化,通过观察血流速度,我们可以评估患者的排卵情况。此外,有研究表明,排卵期健康女性的子宫内膜特征,如厚度、蠕动性、容积和血流参数,与不孕组存在显着差异,这些指标为评估女性排卵期的子宫内膜特点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较于传统的卵泡监测方法,阴道超声卵泡监测能够连续动态地观察卵泡和子宫内膜的变化,显着提高预测性和诊断的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6.排卵期的生理信号

  除了去医院做检查,女性在排卵期时,身体会释放一系列生理信号。首先,排卵时卵泡从卵巢中释放可能引发小腹部胀痛感或下坠感,这种“经间痛”通常在两次月经中间出现。其次,排卵期的白带会变得稀薄、富有弹性,呈现拉丝状。敏感的女性还可能在乳头和乳房处感到疼痛不适。最后,有些女性会在排卵期经历“排卵期出血”,表现为内裤上出现点滴样的血迹。

  四、如何做好排卵前的准备,提高受孕可能性?

  1.备孕前积极调理身体

  不孕会与很多疾病相关。比如,肥胖与月经不调及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及习惯性流产、子宫内膜癌等女性生殖系统疾病相关,所以肥胖的备孕患者孕前应积极控制体重,若出现经期延长或经量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稀发伴不孕、浆液性或血性阴道分泌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同时,男性肥胖也会引起男性精液质量的异常,同样需要调理。

  2.健康膳食与作息

  备孕夫妻多食用新鲜果蔬、坚果等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可改善卵子、精子的质量。但尿酸高的患者不建议食用牡蛎、生蚝等含锌元素高的食物。叶酸是备孕女性的重要营养补充,建议孕前至少3个月开始每天补充0.4mg,直至分娩。伴有其他疾病的女性则需听取医嘱进行服用。男方也应于备孕期服用叶酸,直至备孕成功,切记叶酸不可超剂量服用。

  此外,男方应避免熬夜、酗酒、久坐等不良习惯,这些可能导致少精弱精症、无精症。长期办公久坐可导致男性生殖器官局部温度高,降低精子活力。建议每1小时起来活动10分钟,可有效改善精子质量。

  3.增加对不育症的认识

  男性不育是指育龄夫妇有规律性生活且未采取避孕措施,由男方因素导致女方在一年内未能自然受孕。男性不育分为原发性不育和继发性不育,前者是指男性从未使女方受孕,后者是指男性曾经使女性伴侣怀孕或生育。了解不育症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发生、发展、治疗等方面。同时,也可咨询性学专家,获取性欲、勃起、性欲高潮等性学知识,以纠正错误认知,减轻因无知带来的心理压力。

  4.进行适当心理干预

  随着现如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健康在疾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有生殖医学专家称,目前不育症的频发,除了病理因素,更多是与男性对两性生活的恐惧有关。因此,建议医护人员、家属及患者本身都积极参与心理干预,通过正确的网络资源和心理疏导来增强信心,改善心境。在良好的社会支持下,男性不育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得到显着提升,从而更有利于备孕。

  作者简介:普良倩,女,彝族,云南中医药大学2022级中医外科专业男科方向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导师李焱风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