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剑:麻黄细辛附子汤及清胃散治疗急性牙髓炎
时间:2024-10-28 11:51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次
【患者资料】
聂某,男,23岁,云南中医药大学学生,2018年9月2日诊。
01【首诊证候】
患者于1周余前不明原因出现剧烈牙痛,服抗生素、止痛药无好转。经口腔科诊断为“牙髓炎”,建议先消炎止痛,再行根管治疗。因仅根管治疗就要花费3000多元,患者不愿接受,遂来笔者门诊就诊。?刻下症见牙痛,以夜间为甚,呈跳痛,难以忍受,每晚因牙痛醒来,难以入睡。舌淡紫,苔白腻,脉弦滑数。
02【辨证论治】
辨证:风邪外袭,阳明火热上冲,风火牙痛。
治法:疏风清热降火。
处方: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
方药如下:制附片15g(另包,先煎45分钟),麻黄8g,北细辛6g,生石膏60g,川牛膝15g,代赭石30g,升麻15g,白芷12g,羌活12g,防风12g,黄连8g,柴胡12g,黄芩12g,炙甘草6g,泽泻20g。?因病情急、症状重,先予2剂,水煎服,一日一剂。并嘱患者清淡饮食,忌食肉。
03【随诊】
9月4日二诊:患者服上方2剂后,牙痛有所减轻,尚有夜间牙痛。再诊其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滑数。辨证、治法同前,考虑目前郁热较重,方用清胃散加减。
方药如下:当归12g,黄连10g,生地12g,丹皮12g,升麻15g,生石膏80g,防风12g,白芷12g,川牛膝15g,代赭石30g,北细辛6g,玄胡索12g,炒川楝子12g,黄芩12g,柴胡12g,羌活12g。
3剂,水煎服,一日半一剂。
9月11日三诊:患者诉服二诊方1天后,牙痛即已消失,近1周来已无牙痛。再以上方加减3剂善后,并嘱其继续清淡饮食1周,暂时忌食肉。
随访3个月未复发。
04【按语】
急性牙髓炎发病急,疼痛剧烈,难以忍受,一般认为服用抗生素、止痛药无效,须开髓引流,行根管治疗才能有效。2006年下半年,笔者因做科研课题到北京居住3个月,其间罹患急性牙髓炎,身处他乡,诸多不便,疼痛剧烈,往往夜间加重,服中成药无效,遂到中日友好医院口腔科诊治,行根管治疗后方缓解。因于此病之亲身体会,故知其疼痛之急重,遂此后凡遇牙髓炎患者均劝往口腔科治疗。
但自2012年以来,笔者门诊以纯中医为业,渐渐发现不少为西医所定论之疾病,中医只要辨证用药得当,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案患者为本校学生,患病1周余就诊,放弃根管治疗,信任老师,故到笔者门诊试请中医治疗。初诊时,考虑其起病急,当属风火为患,故附子、生石膏同用,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加石膏等。
方中制附片、麻黄、北细辛疏风止痛。齿为肾之标、骨之余,麻黄细辛附子汤入少阴,疏利少阴肾经之邪。生石膏、黄连清热泻阳明胃火;川牛膝、代赭石、泽泻引火下行,其中泽泻泻肾经之火;阳明经入下齿中,升麻、白芷宣阳明之邪;羌活、防风疏风止痛;痛在偏侧,以柴胡、黄芩清解少阳。全方以疏风清热为主,寒热并用,2剂而疼痛减轻。
二诊时,考虑风邪大势已去,为残余而已,此时以火热为主,故减辛温药,增泻火药,改方清胃散加减。清胃散善清降胃火,笔者此方中石膏用至80g,清降力强。疏风药已去麻黄,留防风、白芷、北细辛、羌活以祛残留风邪。加玄胡索、炒川楝子(金铃子散)以理气止痛,气顺则火散。
方药疗效颇佳,二诊方服药1天,疼痛消失。故知如急性牙髓炎一类疾患,中医药并非毫无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