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

您当前的位置: > 经典古籍 > 古籍博览 > 温病条辨 >

《温病条辨》下焦篇 湿温(6)

 

    73.休息痢经年不愈,下焦阴阳皆虚,不能收摄,少腹气结,有似症症,参芍汤主之。
 
    休息痢者,或作或止,止而复作,故名休息,古称难治,所以然者,正气尚旺之人,即受暑湿水谷血食之邪太重,必日数十行,而为胀为痛,为里急后重等证,必不或作或辍也。其成休息证者大抵有二,皆以正虚之故。一则正处留邪在络,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而见积滞腹痛之实证者,可遵仲景,凡病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当下之例,而用少少温下法,兼通络脉。以去其隐伏之邪,或丸药缓攻,俟积尽而即补之,或攻补兼施,中下并治,此虚中之实证也。一则纯然虚证,以痢久滑泄太过,下焦阴阳两伤,气结似乎癥瘕,而实非癥瘕,舍温补其何从,故以参、苓、炙草守补中焦,参、附固下焦之阳,白芍、五味收三阴之阴,而以少阴为主,盖肾司二便也。汤名参芍者,取阴阳兼固之义也。
 
    〔参芍汤方〕辛甘为阳,酸甘化阴复法。
 
    人参、白芍、附子、茯苓、炙甘草、五味子。
 
   
74.噤口痢热气上冲,肠中逆阻似闭,腹痛在下尤甚者,白头翁汤主之。

    此噤口痢之实证,而偏于热重之方也。
 
    75.噤口痢左脉细数,右手脉弦,干呕腹痛,里急后重,积下不爽,加减泻心汤主之。
 
    此亦噤口痢之实证,而偏于湿热太重者也。脉细数,湿热着里之象,右手弦者木入土中之象也。故以泻心去守中之品,而补以运之,辛以开之,苦以降之。加银花之败热毒,查炭之克血积,木香之通气积,白芍以收阴气,更能于土中拔木也。
 
    〔加减泻心汤方〕苦辛寒法。
 
    川连、黄苓、干姜、银花、楂炭、白芍、木香汁。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