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

您当前的位置: > 经典古籍 > 古籍博览 > 温病条辨 >

《温病条辨》 中焦篇 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3)

 
    10.温病三焦俱急,大热大渴,舌燥,脉不浮而躁甚,舌色金黄,痰涎壅甚,不可单行承气者,承气合小陷胸汤主之。
 
    三焦俱急,谓上焦未清,已入中焦,阳明大热大渴,脉躁苔焦,阳土燥烈,煎熬肾水。不下则阴液立见消亡,下则引上焦余邪陷入,恐成结胸之证。故以小陷胸合承气汤,涤三焦之邪,一齐俱出,此因病急,故方亦急也。然非审定是证,不可用是方也。
 
    〔承气合小陷胸汤方〕苦辛寒法。
 
    生大黄〔五钱〕、厚朴〔二钱〕、枳实〔二钱〕、半夏〔三钱〕、栝蒌〔三钱〕、黄连〔二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不下,再服一杯,得快利,止后服,不便,再服。
 
    11.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增液汤主之。服增液汤已,周十二时观之,若大便不下者,合调胃承气汤微和之。
 
    此方所以代吴又可承气养荣汤法也。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余治体虚之温病,与前医误伤津液,不大便,半虚半实之证,专以此法救之,无不应手而效。
 
    征按:二十年来,予以此法救温病体虚之当下者,取效屡矣,颇以为独得之奇,而不知鞠通之有是方也,所见略同。
 
    〔增液汤方〕碱寒苦甘法。
 
    元参〔一两〕、麦冬〔八钱连心〕、细生地八钱。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
 
    〔方论〕温病之不大便,不出热结液干二者之外。其偏于阳邪炽甚热结之实证,则从承气法矣。其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则不可混施承气,故以此法代之。独取元参为君者,元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其并能解热结可知。麦冬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赢瘦短气,亦系能补能润能通之品,故以为之佐。生地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
 
    本论于阳明下证峙立三法: 热结液干之大实证,则用大承气。偏于热结而液不干者,旁流是也,则用调胃承气。偏于液干多而热结少者,则用增液。所以回护其虚,务存津液之心法也。
 
    吴又可纯恃承气以为攻病之具,用之得当则效。用之不当,其弊有三:一则邪在心包阳明两处,不先开心包,徒攻阳明,下后仍然昏惑谵语,亦将如之何哉?吾知其必不救矣。二则体亏液涸之人,下后作战汗,或随战汗而脱,或不蒸汗,徒战而脱。三者下后虽能战汗,以阴气大伤,转成上嗽下泄,夜热早凉之怯证,补阳不可,救阴不可,有延至数月而死者,有延至岁余而死者,其死均也。在又可当日温疫盛行之际,非寻常温病可比,又初创温病治法,自有矫枉过正,不暇详审之处,断不可概施于今日也。本论分别可与不可与,可补不可补之处,以俟明眼裁定,而又为此按语于后,奉商天下之欲救是证者,至若张氏有以甘温辛热立法者,湿温有可用之处,然须兼以苦泄淡渗,盖治外邪宜通不宜守也;若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断不可从。

资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