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中医说》

您当前的位置: > 健康科普 > 科普专栏 > 《青年中医说》 >

读、跟、做——新时代云南青年中医需要做的三件事

时间:2024-10-28 14:57 发布人:赵春艳 浏览:

   小编导语:青年是中医的未来,青年兴则中医兴,青年强则中医强。云南独特的环境下,云南的青年中医该如何成长?笔者从“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三个方面具体该如何做出发,把自身学习经历、感悟进行分享。

  读经典

  中医经典着作的学习包括《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其中尤以《黄帝内经》《伤寒论》为要。前者为中医理论的源头,后者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始祖。

  读经典的重要性 ,正如北京中医药大学王洪图教授所说:“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想当名中医是不可能的。所以培养新一代的名中医 ,首先必须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

  纵观历代名医贤哲 ,他们在成名成家前无一不是多读经典,获取广泛,掌握颇多,始而熟能生巧,加之更生悟性,最终成为一代名医,是我们后辈在中医学求索道路上的经典示范。

  “读经典”重点在“读”上,不能囫囵吞枣,要带着问题和思考去读,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笔者曾经的理论学习基本上只限于风湿病这一块,属于用什么学什么,或者停留于教材层面,满足于一般性了解,临诊偶然取得疗效,也不知其所以然。通过多读经典,笔者对中医的诸多理论有了较为全面的涉猎,对中医理论的整体理解有了新的提高,深切感受到:“不学经典,难以做好中医”。

  总结来说,经典可以给人启迪,经典更能解惑。没有经典理论的指导,临床诊疗就无方寸,甚至杂乱无章,侥幸得之也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跟名师

  俗话说得好:“名师出高徒”,名师必然是相关专业内的高手,必定有高超的技术和独到的见解。要想学有所成,名师的指点少不了。笔者多年临床上遇到的棘手难题,就曾在名师的点拨下豁然开朗,不止一次感叹“良师一句,胜读十年书”。

  “师带徒”是中医教育的传统模式,以继承中医教育师承传统、鼓励与带领学生早期接触临床、进行科研探索为特色,是对现代中医教育的一种补充,对提高中医学子的临床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传统的跟师带徒,不是单纯的学几个方剂、几个绝活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学习中医传统的临床思维与方法,学习中医经典在临床上如何运用的问题。年轻中医师在跟师的过程中,不仅能对临床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还能及时对现存问题进行询问,从而不断提升临床能力。

  同时,“为医先为人”,培养真正的中医药人才,就是要让中医名师去影响一批又一批的中医学子,把“无负司命之责”的“大医精诚”思想,润物无声地传授给学生,让中医学子在中医名师身上,不仅能学习到知识,还能领悟到做人的智慧。

  做临床

  临床疗效是一切医学的核心问题,也是中医学历经几千年仍拥有强大生命力之所在,是护卫我们中华民族健康的保障。

  “实践出真知”,中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问,要想成合格的中医师,就必须学会在不断实践中领悟。青年中医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后,必须经过临床大量病案诊治的检验,才能学验俱丰,在诊治疾病时才能得心应手。

  只有把学来的书面理论知识、老师的经验之谈,通过不断地临床实践,并不停地验证、修正、总结、反思,才能真正掌握其精华、悟出其真谛,从而获得灵感、求得升华,真正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尤其是当今中西医相互竞争、相互学习、一起发展的新形势下,我们青年中医更应“善于实践、勇于实践”“敢于探索、大胆创新”,在反复临证中进步,提高临床疗效,才能学有所用,学有所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医。

资讯政策